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打鐵還需自身硬——再説包拯

  • 發佈時間:2015-03-20 20:52:22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包拯在中國官場是一個奇特現象。他不僅一生仕途順利,沒受到什麼政治迫害,而且,在他死後的千百年來,經過藝術加工與歷史發酵,他一直是老百姓心目中公正廉潔的好官代名詞,以至於後世的老百姓遇到什麼冤屈與不平,總在呼籲包青天的出現。

  我之所以説包拯是一個奇特現象,是因為在中國封建專制社會的官場,政治生態極其險惡,好官、清官結局一般不太好,他們不少人是在被迫害致死後才逐漸為後人所認識的,這些人物的命運多少帶點政治悲情。

  包拯在宋朝官場上基本上是順風順水,如果我們聯想到北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物像蘇軾、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等政治命運的波雲詭譎,我們就越發該慶倖包拯在官場上的善始善終是多麼地難得。本來,以包拯的剛毅性格,他在官場上是很容易吃虧的,但是,他在多次政治爭鬥中,都安全地挺過來了,直到64歲那年病死在工作崗位上。死亡,正是到了蓋棺定論的時候,但是中國官場的險惡在於即便此刻,那些政敵們同樣會製造麻煩,往死者身上潑臟水,可是,包拯還是躲過了最後的一劫,他獲得了仁宗皇上的高度評價,死後獲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至此,包拯總算為自己一生的為官之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是一個古代官員的最好結局。

  包拯在官場上得罪過許多人,也可以説樹了許多政敵,對於一位政治家而言,這是官場大忌,也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現,但是,包拯似乎不在乎這些,他幾乎是以眼裏揉不進沙子的劍走偏鋒的方式,在履行一個天朝官員的職責。他的彈劾是出了名的,他看不得那些貪官庸官在位子上作威作福,他的一生似乎是專門和這些人過不去的,他也不管你是誰,天王老子也不行,他看不慣就要彈劾,他的彈劾又豈止是紅紅臉,出出汗,他是真刀真槍地幹。

  有一位叫張方平的官員任三司使時,因為買了土豪的財産,包拯知道了,責問錢哪來的?中間有沒有權錢交易?包拯上章將其彈劾免官。他不管轉運使王逵朝內有多大背景,七次彈劾王逵苛政暴斂,直到把他拉下馬。有污點的官員,他彈劾,平庸不作為的官員他照樣不放過,他認為皇帝的親戚張堯佐佔據要位不幹事,他也不管皇上的臉色好看不好看,多次彈劾張堯佐,直至此人被免職。

  包拯敢於和當朝官員過招,並且能夠立於不敗之地,除了他遇到了一位比較開明的皇帝宋仁宗之外,更主要的是他具有這樣幾個過硬條件:一是清正廉潔,比如他在端州當地方官的時候,這地方出一種名硯叫端硯,每年要向朝廷進貢。由於當地官員和豪紳等層層加碼剋扣,成為當地百姓的沉重負擔。包拯去了以後,下令不得貪污。而他自己,直到離開端州,也沒有拿過一方端硯。二是光明磊落,他在開封府任職時,作出規定,要求衙門大開正門,凡是告狀的,都可以直接進去見官,任何人不得阻攔刁難。三是沒有私心、不求私利,《宋史》雲:“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憚之。”四是不結黨營私,不搞團團夥夥。要知道,抱團取暖,找政治靠山,用自己的人,這幾乎是中國古代官場的一條潛規則,可是包拯“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

  包拯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清官,而且對後代子孫也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他在《戒廉家訓》中寫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佚之後不得葬入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打鐵還需自身硬,包拯做到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