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倡導全民閱讀,指令之外仍需涵養

  • 發佈時間:2015-03-20 20:52:20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總理答中外記者問,是每年兩會的“壓軸大戲”。今年,在經濟、政治、外交等“硬問題”後,由人民日報記者提出的一個關於讀書的“軟問題”,讓這一年一度的記者會,給人不一樣的感受。

  有人質疑,代表人民日報這樣一份有著極強政治性的“硬報”提問,不關注中緬邊境局勢這樣的問題,反而請總理談一談“全民閱讀”甚至是“讀書感受”,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這讓人想到胡適1922年寫的一篇文章。這篇名為《這一週》的評論説,“這一週中國的大事,並不是董康(當時的財政總長)的被打,也不是內閣的總辭職、也不是四川的大戰,乃是十七日北京地質調查所的博物館與圖書館的開幕”。其中的價值排序,倒是頗耐人尋味。

  在總理的記者會談到讀書,無疑會讓閱讀一事引來更多關注。而往年,除了偶爾傳出一兩篇不知真假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讀書”的文章讓人心頭一震外,就只有4月23日這個“世界讀書日”能集中討論一下讀書的話題了。試想,如果不是記者提問政府工作報告中連續兩年寫入“全民閱讀”的事兒,恐怕這四個字仍然會被淹沒在那些被認為“更有價值”的資訊裏。

  雖然總理與記者都未明言中國人的閱讀狀況堪憂,但這樣的關注中,本身就隱含著類似的判斷。兩會上,一位建議設立“國家讀書日”的代表,引用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數據,“中國國民每人平均每年紙質圖書閱讀量和購書量均低於5本,遠低於歐美國家,甚至是發展中國家”。而當越來越多人沉迷于不足140個字的微網志段子,當越來越多人轉發著或濃或淡似是而非的心靈雞湯,當成功學、厚黑學、養生學的書籍大行其道,也難免讓人擔心,這樣的閱讀狀況,怎麼形成我們時代應有的精神氣質?

  誠然,閱讀是一件相對私人的事。全民閱讀,無法靠“指令”推進,也無法靠“市場”來實現。社會管理者能做的,無外乎兩點:一是進行倡導,恰如在總理記者會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相關問題,恰如設立全民讀書日。二是創造條件,如讓出版市場獲得更有品質的繁榮,如讓圖書館成為點亮文化生活的窗口。唯有如此,才能涵養出一個真正的“書香中國”。

  (摘自3月16日《京華時報》,作者舒天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