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校委員熱議創新創業:別讓科技成果"冰棍"化在手裏

  • 發佈時間:2015-03-11 12:0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1日訊(記者 佘穎)在全社會涌動的創新創業熱潮之下,高校也不淡定了。在教育界別這幾天的小組討論上,許多委員都發出了聲音,“高校也應該成為創新創業的主體!”

  高校一直是我國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高校用全國9%的人力和7.6%的經費,實現了發表SCI論文數超過全國80%,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佔據半壁江山,創新能力十分突出。

  但是,有一個問題困擾學界多年:高校眾多的科技成果基本還是停留在專利甚至論文階段,高校的創新也僅停留在紙上,沒有走進工廠。

  打通斷裂的創新産業鏈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雲認為,這是因為目前高校的創新産業鏈是斷裂的。他把創新分為4個階段,基礎研究(R),完成論文——試驗開發(D),形成專利——工程化(E),生産樣機——産業化(I),形成産品。R&D這個階段可在學校完成,但進入樣機製造和産業化階段時,大部分學校實力不足。而有需求、有實力、有技術的企業,往往又不願意只為“可能性”買單。從論文、專利到樣機、産業化生産的環節沒有打通,科技成果也就難以走進工廠。

  他建議要建立學校、風投和企業協同創新的機制,共擔成果轉化的風險,共用産品上市的收益,實現科技與經濟的對接。

  不過,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助理朱鴻民看來,只有這樣的機制還不夠。他自己手裏就有一項很先進的新材料冶金技術,但一直沒能推向市場,“技術很新,需要的資金又很大,雖然一旦轉化成功回報很高,但企業也不願意冒險。”

  這科技成果轉化中一個常見的悖論。“最創新的科技成果往往也意味著較低的轉化成功率,失敗的風險很高。”朱鴻民説,“一味寄希望於追求經濟效益的企業和風投資金願意冒險投資,不太現實。”他建議,國家應該出資扶持部分項目,承擔一部分成果轉化的風險。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2014年我國已正式啟動了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和創業投資子基金,但成效尚待觀察。

  為科技成果轉化“鬆綁”

  另一條束縛科技成果轉化的繩子是制度性的。科技成果屬於無形國有資産,長期以來,學校對其沒有處置權,需要層層上報審批,環節多、週期長,影響了轉化的時效性;成果處置收益上繳國庫,用於人員獎勵的支出擠佔了工資總額基數;科技成果轉化的價格不好確定,容易留下低價處置科技成果的後遺症,等等。“這些都打擊了單位和科技人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積極性。”朱鴻民説。

  不過,這根繩子在去年有了大幅鬆動。財政部、科技部出臺《關於開展深化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的通知》 ,將科技成果轉化的權利完全授予了試點單位,試點單位可自主採取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轉移轉化科技成果。

  為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意見還規定試點單位可自行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入分配和股權激勵方案,只是要求以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用於獎勵人員的股權超過入股時作價金額50%的,要由單位職工代表大會討論決定。

  丁烈雲認為這堪稱 “中國版的拜杜法案”,將極大地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但他也有新的顧慮。處置權下放到高校後,科技成果作為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責任也落到了高校。例如,企業運營有風險,誰也不能保證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的收益,如果出現虧損,誰來承擔責任?他提醒説,高校在獲得更多自主權的同時也要加強自律,保證轉化程式合理合法合規,公開透明,盡可能避免出現問題。

  這個可能出現的新問題也困擾著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航太航空大學黨委書記胡淩雲。他和丁烈雲都建議,要寬容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先盡可能加大科技成果轉化的力度。畢竟,科技成果就像冰棍,如果總是藏在學校,説不定哪天就會過時,化在學校的手裏,之前的科研投入也打了水漂。

  為勇於創業的高校師生“兜底”

  科技成果使用的另一個途徑是高校直接辦企業。但是在參加政協教育界別小組討論時,教育部科技司司長王延覺表示,他並不贊成高校直接辦企業。他直言成效不明顯,容易出問題。“這麼多年來,高校辦企業成功的也就那麼幾家,而且現在這些企業跟學校的關係也並不大了。”王延覺説。他更傾向於學校的一線科研人員直接參與科技成果轉化,但這又帶來了新問題。

  胡淩雲認為,辦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會極大地影響教師教學品質。教師創業往往擔心會失去崗位,要麼不敢輕易下海,要麼不得不半途而廢。他建議,能否模倣學生休學創業的辦法,讓教師也可以保留教職3至5年,讓他們沒有思想負擔地去創業。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目前部分學校內已有此項政策,只是教育部並沒有明文確定。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王璞則建議,應創造條件、搭建平臺,讓學生與導師一起創新創業。他表示,很多科研項目都是師生共同完成的,例如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授給了用膠帶紙“粘”出石墨烯的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他們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一對導師和學生。

  根據自己的經驗,王璞還指出,很多科研的具體操作人其實是學生,因此在課題組轉化科技成果時,學生也應該分享經濟收益,老師創業,學生就業。朱鴻民則建議,如果公司運轉順利的話,可以考慮給學生一點員工股份,學生也算是實現了創業。

  更多報道請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