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如何才能更接“地氣”
- 發佈時間:2014-10-22 08:32:44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本只能做乾果、點心等初級食品加工的核桃,請來專家、科技特派員把脈後,百萬畝品質穩定、成熟度較高的核桃向精油、活性炭等高附加值産業轉型;小型集中式粗濾—生物慢濾水處理技術的出現,讓分佈在山區的村民不用再去十幾裏地外挑水吃,農村飲用水安全也得以極大改觀……
這是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範(十堰)基地(簡稱示範基地)成立後,推動國家科技成果與地方特色産業和實際需求深度對接的案例之一。
“示範基地成立一年來,增強了全市科技成果轉化意識,收集了企業科技成果的需求,豐富了以科技成果為核心的創新資源供給,探索了基層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營造了濃厚的科技成果轉化氛圍。”湖北省十堰市政協副主席、科技局局長嚴炳洲告訴記者,在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過程中,示範基地進一步為十堰創建秦巴山片區科技創新中心和區域性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撐。
按需定制 讓國家科技成果花開基層
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範基地成立前,十堰市每年統計、轉化的科技成果並不多。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先後出臺了多項促成專利與技術成果轉化的優惠扶持政策。
“雖然十堰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在不斷加大,但僅依靠本市的科技力量和技術成果,難以實現科技與産業的跨越發展和幾何增長。”嚴炳洲坦言,十堰要聚力打造國際商用車之都、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來優化産業結構、提升産業水準。而加快科技成果産業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依託國家級科技成果平臺借力發展,實現科技與産業的跨越發展,也成為十堰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路徑。2013年10月,十堰再添“國字號”名片,成為繼廈門、蘇州、濟南、南寧等城市之後,獲批的第11個全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範基地。
“由於缺乏有效的推廣手段和資金支援,很多研發出來的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沒能及時有效轉化。在示範基地搭建的平臺上,企業不僅按需訂制所需的項目,科技成果也將真正落地並惠及百姓。”十堰市科技局紀檢組長王爽説,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湖北省科技廳的支援指導下,依託十堰市生産力促進中心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示範基地聚集全國科技成果資源,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配置”,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以發展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物醫藥、有機農業三大優勢産業為核心,一年來圍繞成果資訊交流服務,加強研發合作、促進成果轉化,取得積極進展。
精準定位 優勢産業與成果的深度對接
説起十堰,很多人自然會想到東風汽車。在國際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十堰汽車及零部件産業技術創新、優化升級已迫在眉睫。
十堰人依託多年積澱的産業優勢,未來發展有了清晰而明確的路線圖,一場優勢産業與科技成果的深度對接就此啟幕。
“我們定制了國家科技成果庫中關於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相關産業近十年國家科技成果資訊,初步建成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十堰)示範基地綜合資訊平臺,引進了5萬項國家科技獎勵三等獎及以上的科技成果,通過共用專家庫提供的技術專家800多位,解決技術難題100多項,累計服務企業300家……”
説起一年來示範基地的變化,王爽侃侃而談。“已有8項科技成果成功對接,多項成果處於對接的策劃和籌備階段。”目前完成登記科技成果108項,技術交易額達4.6億元。而在示範基地成立以前,十堰技術合同交易額還不到2億元。
數字上升的曲線是直觀的,帶給百姓的實惠就在眼前。
鄖縣(2014年9月國家批復改為鄖陽區)是十堰市境內人口最多、流域面積最大的轄區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境內很多地方水土資源條件惡劣、貧困人口比例高,全區約29萬人安全飲水得不到保障。
王爽依然記得,早在2008年這一乾旱的年份中,鄖縣人畜飲水極度困難。村民吃水要去十幾裏地挑,水源則是地窖收集沉澱後的雨水。
“通過篩選適合當地的科技成果並加以轉化應用,先後推廣了‘貧困山區面源污染治理整裝成套技術’、‘石漠化山區農村飲用水凈化處理技術’等技術,並進行了整合與示範推廣。”王爽説,在成功申報國家科技惠民計劃項目後,爭取到國家資金近1000萬元。現在山區村民不僅能享受自來水直通入戶的便捷,每家每戶無需掏錢就能用上慢濾凈水器,“老大難”問題部分得到緩解。
核桃産業是十堰市委、市政府農業産業化“四個百萬”工程之一,目前有效種植面積107萬畝。每當核桃成熟時,當地農民都會迎來收穫的喜悅。然而,長期以來的傳統加工讓核桃産業停留在食品、乾果、點心初級加工層面。在示範基地搭建的平臺上,專家們走進鄖縣、鄖西縣、房縣,實地考察後發現這裡的核桃品質穩定、成熟度高、果肉大,建議用來做精油和活性炭。
“項目正在對接中,預計轉型後的核桃産業産值和效益將提升30%以上。”王爽説。
直面市場 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研發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成果卻遲遲無法“落地”,就形不成現實的生産力和核心競爭力。從科技創新到成果應用,也存在“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看起來距離似乎不長,但走起來著實費勁。
在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範基地,這樣的問題依然存在,十堰也並不是個例。
今年5月,500項國家科技成果在十堰推介發佈。其中,120余項處於國際領先水準,190項處於國內領先水準。這些國際國內領先的科技成果,在當地的轉化率並不高。
“共收到百餘家企業來電諮詢,我們將諮詢者的詳細資訊及需求資訊統計備案,並協助他們篩選合適的科技成果。”王爽坦言,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比較多。首先科技成果轉化需要一定規模的技術經紀人團隊,其次在科技成果經濟評估方面有一定難度,難以對科技成果的價值進行評估。而對於十堰的小規模企業來講,經濟實力不強也是成果轉化難的原因之一。
在王爽看來,企業的需求和科技成果之間有距離,企業需要有市場、能很快見效的技術,而科技成果向商品轉化還有一段路要走。正是這最後的一公里,讓科技成果轉化之路格外難走。
為此,示範基地還將以建成的十堰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為載體,集聚科技成果轉化整個過程中所需的評估評價、科技金融、智慧財産權、測試認證、會計律師和人才培訓等優質仲介服務機構,提供專業化、全流程的科技成果轉化配套服務,並通過組織深度挖掘企業需求,進一步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
“北京市科委和十堰市科技局將聯合培養10名科技經紀人,他們不僅對産業領域和技術深度了解,還要掌握企業生産經營狀況和技術需求,才能對科技成果進行經濟評估,從而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服務能力。”王爽告訴記者,今後將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支援仲介服務機構(個人)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活動。當創新科技成果轉化評價和保障機制建立後,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將隨之提升。
談及示範基地發展,嚴炳洲表示,將以建設政、産、學、研、用、資、介多要素整合的創新體系為目標,努力完善三庫一網一廳一體系。“三庫”即健全完善專家庫、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人才和技術需求庫、秦巴山片區科技成果庫;“一網”即建立“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秦巴山片區資訊服務平臺”門戶網站,年發佈科技成果資訊1000條;“一廳”即建立十堰市技術服務交易大廳;“一體系”即50人的專業服務體系,致力創建秦巴山片區科技創新中心,更好地服務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的轉型跨越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