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這些投訴在增加

  • 發佈時間:2015-03-02 07:29:22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消費投訴統計分析報告發佈

  ■ 收藏品從“零投訴”到新熱點

  ■ 遠端購物投訴同比增三倍

  ■ 電信服務投訴同比上升200%

  ■ 家電類投訴同比上升近兩倍

  長春晚報記者 祝微

  昨日,長春市消費者協會發佈2014年消費投訴統計分析報告。2014年,長春市各級消費者協會共受理各類消費投訴7880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080萬元,因經營者有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的投訴68件,加倍賠償金為11.5 萬元,接受各類諮詢30174件,各級消協組織支援消費者起訴33件。

  2014年對長春市民來講,購買的商品多了,購物的渠道多了,但是“陷阱”也多了。

  觀數據

  投訴總量同比上升八成多 類別變化大

  2014年投訴總量與同期相比上升了83%。從投訴商品的性質中看,價格、計量、虛假宣傳、行銷合同、售後服務創5年內新高。其中行銷合同問題、虛假宣傳、價格及售後服務問題投訴分別上升為3.12倍、4.48倍、4.16倍、2.27倍。

  從各類商品和服務的投訴量來看,2014年投訴量居前十位的商品和服務依次是:行動電話服務、通信類産品、媒體購物、服裝鞋帽、保健食品、汽車及零部件、健身服務、文化用品、餐飲服務、網路接入服務,與去年相比在投訴類別上發生了較大變化。

  分類別

  收藏品由“零投訴”升級為新熱點

  收藏品在長春還是一個冷門消費,一度成為“零投訴”領域。但是近兩年,隨著收藏品市場日漸壯大,愛好收藏或者是以收藏為投資項目的人也逐漸增多。僅去年一年,長春市消協就接到有二百餘件因購買收藏品而引發的投訴,包括,金銀幣、郵品、紀念幣、名人字畫以及宣稱具有收藏價值的現代高級禮品。

  鐘萍表示,從他們接到的投訴可以看出,商家推銷的消費人群集中在中老年,老年人由於辨別能力差,往往會被迷惑上當。所以推銷者大都利用專業概念通過講座、虛誇等方式先給老年人洗腦,使不少收藏愛好者花了大價錢購買了並不值錢的收藏品。事後在維權中由於缺少憑證或所持憑證是假的,從而在維權過程中受阻。

  遠端購物投訴同比增三倍

  2014年,長春市各級消協組織受理遠端購物投訴784件,其中,網路購物223件,比同年增長了三倍;電視購物181件;廣播購物380件。

  鐘萍表示,隨著網際網路科學技術的發展及生活節奏的日漸加快,網購逐漸成為日常消費的一種主要形式。特別是新《消法》實施以來,作為通過電話、網路定購商品,非現場購物形式投訴增長快。主要問題:一是誇大商品的性能、功效,誤導消費問題多,表現在商品與實際推介資訊不符;二是貨品品質低劣,假貨等問題多;三是履行七日無理由退貨及售後服務保障難。

  電信服務投訴同比上升200%

  2014年,長春市消協共受理電信服務投訴914件,同比上升了200%;網際網路服務投訴254件,同比上升了28%。其中因網速慢,網速不達標、頻繁掉線、斷網後續服務、故障排除不及時等問題仍突顯。

  從消費者的投訴情況來看,電信服務領域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服務人員素質和品質有待提高。出現辦事效率低,致投訴問題後處理不及時情況。二是電話服務中未經消費者同意擅自更改消費套餐、不明亂扣增值業務費及通話信號品質差不穩定、網路覆蓋有盲區、資費透明度低及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等問題突顯。三是引起消費者注意事項的提示義務服務欠缺。四是有線無線寬頻因達不到服務合同約定流量標準引發賠償糾紛。

  家電類投訴同比上升近兩倍

  2014年,長春各級消協受理家用電器類投訴1674件, 與2013年同期相比上升了近兩倍。此外,保健食品投訴433件、保健用品投訴196件,分別居投訴單品第5位和12位。

  生活社會服務類投訴限至突顯。全年,各級消協組織受理生活社會服務投訴618件。其中,餐飲服務、美容服務投訴增幅大,分別為210件和152件。

  商房房品質、合同問題突出。2014年房屋及建材方面投訴263件,其中商品房投訴129件,裝修及建材投訴134件。反映的主要問題:

  一是商品房銷售時的承諾打折縮水;二是房屋品質問題突出;三是商品房合同糾紛增多;四是商品房車位(車庫)配套不合理;五是建材銷售價格有陷阱,表現在板材尺寸縮水、建材好中充次出現甲醛超標、瓷磚品質不達標等問題上。

  ◆ 案例

  交錢容易退錢難

  預付費服務“霸王條款”多

  長春市民張先生於2012年8月花1000元在運動城辦理了一張羽毛球健身卡,由於無時間去消費,卡到期後卡裏仍有2000多元錢沒消費,想退卡遭遇各種門檻。

  2014年,因辦預付款所引發糾紛就達850多件,僅健身服務預付費投訴就達313件,教育培訓服務達126件。問題集中在:一是商家服務品質不高,特別是與承諾不符;二是“消費卡到期服務終止,卡內餘額不退”,如想激活此卡使用需在交同等辦卡費用;“會員卡遺失不補”“會員卡只針對消費者本人使用,不得轉讓”等霸王條款。特別是只要預付交款,消費者就陷入退款難和權益受損舉證難。

  鐘萍建議,消費者應適度消費,科學理性選擇預付費方式,應不輕信廣告、口頭承諾、促銷誘惑;看好條款,簽訂書面合同並明確退款條件、違約責任等,注意終止服務、轉讓等限制性條款;選擇後也應少投入,保存憑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