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名高鐵供水工的堅守

  • 發佈時間:2015-02-25 08:31:0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新春走基層

  春運來了。返鄉的人坐上高鐵,美美地品著泉城水,享受著靚麗動姐的熱情服務。此時,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還有這樣一群人,正冒著寒風,為旅客喝上安全、放心水忙碌著。頭戴橘紅色安全帽、勞保服上沾滿泥水的戚峰是其中的一員。

  戚峰今年59歲了,是濟南供電段濟西給水工區的一名管道工。他所從事的行當主要是給高鐵動車及濟南西站、濟南動車所、濟西站等11家站區提供生産生活用水和管道的日常養護。一天的供水量有1200噸,能裝滿100列動車組的水箱。在外人眼裏,管道工是“上有天堂,下有泵房”的舒適崗位,可與水打了40年交道的戚峰,對自己的工作有著別樣的感悟。

  “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泥”,這是戚峰和工區22名夥計工作的工作寫照。供水管路都埋在地下,沿著鐵路走向,或經過荒草野地,或穿過鋼軌鐵道,經緯不同,但走向一致:為鐵路輸送源源不斷的“血液”。

  57.797公里供水管道,420塊水錶、150個閥門井、58組消防栓、15眼水井、8座水塔、5組電機,這些工區設備的“家底”,連同所處地點、型號、狀況一起,都深深地印在了戚峰的腦海裏。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巡視設備運作狀態,檢測供水品質,預防因設備運作環境造成的跑冒滴漏。春運和暑運繁忙時段,戚峰還要增加巡視次數,每天要對高鐵供水管路跑一遍,時間久了,管道上面的土地,被他們的鞋底磨出了一條彎曲的小道。

  在鐵路兩側,每隔七八十米就會有一個聯通地下供水管路的“井子”,裏面有管涵、管道閥門和水錶。井上都蓋著五六十斤重的井蓋,每到一處,老戚和夥計們都要彎下腰,鉚足了勁,掀起井蓋後等五分鐘,待裏面的沼氣散盡,再帶上工具包,沿井梯下到深達3米的管涵內巡視。直徑1.5米的管涵中潮濕陰冷,漆黑一片,只能借助頭燈和手電光亮,貓著腰,一步步查看著管道前行。一天下來,老戚和同事們要反覆蹲起300多次,攀爬井梯加起來超過900多米高,掀起和放下井蓋的重量達到近20噸重。全身上下沾滿了冰冷的泥水,可貼身的襯衣卻早已被汗水浸透。

  説到退休後的願望,老戚笑了,“等到那時候就有空閒了,我也想坐坐高鐵,在車上嘗嘗俺們供的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