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員工持股意在實現“兩個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2-10 05:52:0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此次央企員工持股,劃出了“存量不碰”的紅線。同時,是以經營管理、科技、業務骨幹為主的員工持股,不是平均持股、福利持股,總比例不能超過25%、個人持股比例不能超過5%,為混合所有制的國有股、民營股、員工股的相互制衡奠定基礎,從制度上避免國有資産“被掏空”的危險

  國資委日前召開會議審議了《關於實行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該《意見》對員工持股的範圍、比例、操作細則等給予了進一步明確,標誌著停滯11年之久的央企員工持股終將再次啟動。

  員工持股的核心作用,是利用風險與收益共擔機制實現“兩個發展”:在最大限度地激勵員工積極性、促進個人發展的同時,調整優化企業的股權結構,適應現代市場化運營,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並明確“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在一系列新條件下,重啟央企員工持股被賦予新的內涵。

  國有資産為全民所有,並不只屬於國企部分員工。11年前國有企業員工持股的背景是“國企脫困”,其積極作用明顯,一時被大面積推廣,後又被緊急叫停。分析其中的原因,大致在於兩個方面。其一,動了國有資産的存量,無論是經營者持股,還是員工持股,都有佔國家便宜的嫌疑,輿論批評較大;其二,在實際運作中,要麼選擇經營者持股模式,要麼選擇全體員工持股模式,沒有將兩者有機結合,只採用前一種模式或會造成國有資産流失。而只採用後一種模式,由於沒有區別,員工積極性難以真正挖掘出來,反而帶來了管理困難、員工缺乏流動、只注重短期分紅而不注重企業長期發展等問題。

  基於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開展資本運營的思路,此次重啟央企員工持股,劃出了“存量不碰”的紅線,在前提上保證國有資産不流失,並保證理論上的保值增值。而且,此次實現員工持股的試點企業主要在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一類企業中選取,這樣更容易準確清晰地界定員工對企業績效改進的貢獻,避免利益輸送的嫌疑。

  更重要的是,此次員工持股指的是以經營管理、科技、業務骨幹為主的員工持股,而不是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福利持股,總比例不能超過25%、個人持股比例不能超過5%,這就為混合所有制的國有股、民營股、員工股的相互制衡奠定基礎,從制度上避免國有資産“被掏空”的危險。

  本輪央企員工持股該以何種方式實現,《意見》並沒有給出詳細的方案。為了最大可能挖掘員工價值,不變成利益輸送、變相員工福利,顯然不宜簡單地搞成“有錢者購買”,而應該考慮更現代化的股權激勵,比如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業績股票等,在“存量不碰”的紅線下進行,實質上就應該是增量獎股。

  那麼,該如何評判企業的經營效益呢?作為混合所有制的央企,自己和自己比,難以衡量“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所以,實現員工持股的試點企業必須與行業比,要將該企業的利潤率、可持續發展競爭力與所處行業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長期競爭優勢進行比較,只有超過了行業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長期競爭優勢,才能在“存量不碰”的紅線下進行獎勵,而不能只簡單看短期內的經營狀況。這就提醒我們,員工持股不能是為了央企的“混”改而進行,而是應該為了以“混”的形式實現更好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