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保稅港區探路“貿易多元化”
- 發佈時間:2015-02-10 05:52:0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處西部內陸的重慶,正迎來一場貿易多元化的變革。
2014年12月26日,國務院確定在重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啟動貿易多元化試點。
為外向型經濟注入新活力
站在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管委會大樓遠眺,集裝箱碼頭內,卡車往來穿梭,一個個集裝箱貨櫃整齊地排列在碼頭上,碼頭後方是一座座大型物流倉庫。
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以下簡稱“重慶保稅港區”)成立於2008年,是我國首個擁有“水港+空港”功能的內陸型保稅港區。目前,這裡已經入駐加工、物流等類型的企業超過700家,其中包括3家全球知名的筆記型電腦代工廠。
重慶保稅港區管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12月封關運作至今,該保稅區已累計生産筆記型電腦5900多萬台,成為全球筆記型電腦的主要生産基地之一;水港外貿集裝箱吞吐量達140萬標箱,居內河口岸第一;空港國際航空貨郵量達25萬噸,居內陸第一;重慶周邊貨物轉口貨運量達40%,體現出對周邊地區強大的集聚輻射效應。
重慶海關副關長涂琳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説,根據國務院試點批復文件,重慶保稅港區將在現有規劃面積內劃出專門區域作為貿易功能區,開展貿易、物流和流通性簡單加工等業務。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這些年,重慶以發展加工貿易為著力點探索建立內陸型開放型經濟體系,以筆記型電腦為主的貨物貿易迅速增長,目前加工貿易額已經佔到全市進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來自重慶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重慶全市實現進出口總值5863.2億元,同比增長37.6%。
“目前,重慶的加工貿易已經連續幾年實現了高速增長,下一步,我們要在繼續保持加工貿易的增長的同時,進一步豐富重慶貿易的業態。”重慶外經貿委主任徐強説。記者從日前召開的重慶兩會上獲知,重慶市政府今年將大力發展新型服務貿易,推進保稅區貿易方式創新,發展融資租賃、進境入區維修、委內加工、離岸貿易等新型業務。
釋放1+1大於2效應
重慶保稅港區的貿易多元化試點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當中。重慶兩路寸灘海關關長孫熙勇告訴記者,目前,重慶海關已經在重慶保稅港區現有範圍內規劃出了2.45平方公里的“貿易功能區”,其中“水港”貿易功能區面積0.59平方公里,“空港”貿易功能區面積1.86平方公里。
現階段,重慶海關已經完成了貿易功能區圍網和卡口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進行海關內部系統的開發和設計。記者了解到,貿易功能區的招商工作也在同步進行中,貿易功能區將於今年3月底前完成驗收,並正式投入運作。
“截至1月22日,區內已經引入了20多家貿易和物流類企業。”重慶保稅港區副總經理黃曲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從招商方向上看,貿易功能區內今後將重點吸引貿易類企業的進入,並隨著貿易業態的集聚發展,進一步拓展到依託貿易衍生出來的小貸公司、融資租賃、保險保理等金融服務業方面。
涂琳介紹説,重慶海關將吸收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創新監管理念及制度,引入服務貿易、金融租賃、展示展銷等新興業務形態,促進貿易功能區與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間的聯動,以貿易多元化帶動重慶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實際上,近年來,重慶海關為了進一步服從、服務於長江經濟帶發展、積極推動重慶向東向西雙向開放,在監管和服務機制上做出了不少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比如,結合重慶保稅港區的特點,重慶海關採用GPS定位系統和“預結關+轉關”的通關監管模式,在對保稅港區出口貨物進行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實現了“入區即退稅”,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內陸地區企業出口退稅滯後的問題,使出口貨物轉關核銷率達到100%。
記者在位於重慶保稅港區的“重慶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看到,這裡聚集了包括珠寶、名錶、服裝箱包、化粧品、母嬰用品等在內的超過3000種進口商品,不少市民正在選購進口貨。
從某種意義上説,“重慶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可以算作是重慶保稅港區貿易多元化試點的第一個創新項目。“保稅港區原來的功能主要就是保稅物流和保稅加工,這裡面沒有貿易,要交易只能到區外進行。”孫熙勇説。保稅商品展示展銷業務,一方面可發揮特殊區域倉儲物流、分撥配送等功能優勢,拓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服務貿易功能;另一方面,可減少流通中間環節的消耗,通過先銷後稅減輕資金佔用,擴大企業利潤空間。
通過這些年的探索和實踐,此次在開展貿易多元化試點的主要方向上,重慶海關也有自己的一些考慮。“主要是結合國務院賦予的新政策以及重慶當前發展的實際來進行設計,從而實現貿易多元化政策與原有優惠政策的整合、疊加,達到1+1大於2的效應,但是試點方案還沒有最後確定。”涂琳介紹,從方向上,大致包括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借助企業所得稅為15%的政策優勢,發展生産生活資料、服務貿易展示展銷市場,促進貿易多元化發展,並引入藥監、文化等部門的許可制度,形成許可制度方面的優勢,促進研發類業務的發展;二是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利用貿易功能區保稅倉儲功能,開展網購保稅進口模式,實現網購商品倉儲、物流分撥配送集約化、低廉化,促進相關金融結算、物流配送産業的發展;三是積極發展融資租賃業務,拓寬融資渠道,吸引金融租賃企業入區開展業務;四是利用渝新歐通道以及重慶汽車整車進口口岸,打造西南地區的進口汽車展示基地,鼓勵貿易功能區內企業開展與貿易相關離岸貿易等業務。
為企業帶來便利和收益
貿易多元化試點,對於貿易功能區內的企業來説,最大的利好就是被賦予了一般納稅人資格,在享受國家稅收紅利的同時,充分利用和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具備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企業,進項稅額可以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重慶海關加工貿易處副處長王文捷告訴記者。
今後,隨著貿易多元化試點的開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的企業不再只是做生産商,還可以在貿易功能區內做貿易商了,企業進口的産品在特殊區域內就可以直接面向國內市場進行銷售,免掉了區外註冊代售企業的環節。
重慶中航物流有限公司外貿部經理姜楊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在保稅港區內,如果要兼顧國內市場,需要在保稅港區外租賃一個非保稅倉庫,同時需要新註冊一家區域外的企業,並且需要建立兩套賬。目前,公司有兩個倉庫,保稅庫和非保稅庫各一座,由於兩庫之間相距約5公里,所以兩個倉庫僅須各配備一名庫管。
以每個庫管人力成本每人每年35000元算,如果在貿易功能區內可以實現內外貿業務一體,一方面可以將人力成本下降50%,另一方面可免於企業成立兩家公司,建立兩套賬目的麻煩。此外,由於庫房性質不一樣,在貨物清關後需要在不同庫房中調配。運輸和裝卸必然增加客戶的營業成本。如果貿易功能區能夠將非保稅貨物進入保稅倉,預計能給客戶節約15%左右的運營成本。
企業不僅經營成本降低了,貨物的週轉和通關效率也將得到大幅提高。王文捷告訴記者,重慶保稅港區的監管模式為“卡口+圍網”,而貿易功能區今後則更注重過程管理,即通過電子賬冊管理,明確了貨物狀態,弱化了“卡口+圍網”的管理模式,從而進一步提高貨物的週轉和通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