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紅包快被玩壞了嗎?

  • 發佈時間:2015-02-09 01:29:32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滴滴打車紅包

  賺錢賺到手抽筋

  “滴滴不只是打車軟體,還是唯一可以社交的打車APP。”滴滴打車內部人士對於滴滴紅包目前的江湖地位頗為自信。目前,滴滴打車的合作形式包括冠名紅包、冠名打車券、積分商城、應用廣告、專車線下合作等。僅以冠名紅包為例,就吸引了包括上汽榮威、大眾電動車、蒙牛、自然堂、德芙、網龍魔域、999感冒靈等品牌。

  滴滴紅包究竟能有多大價值?對於廣告主而言,是海量的曝光以及點擊量。北京晨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的滴滴打車內部資料,對滴滴打車紅包的領取過程進行了曝光。以每天300萬微信支付訂單為例,便會産生3000萬個小紅包,如果每筆訂單吸引50人次的朋友圈分享,每天的曝光量可高達1.5億次。據悉,滴滴打車APP的啟動開屏廣告刊例價高達80萬/天,微信入口焦點圖的廣告刊例價在50萬左右/天。雖然滴滴打車紅包和打車券的冠名費用屬於商業機密,但就目前的曝光效果來看,價值自然不菲。

  消費者對這些花了大價錢買下的廣告位怎麼看?“這個群裏除了感冒靈就是蒙牛牛奶,紅包快被玩壞了。”用戶“麥片”果斷地退出了一個規模幾百人的大群,“世界從此清凈了。”“麥片”表示,現在滴滴打車的紅包以專車券為主,雖然金額不小,但是用了券之後專車也比打車貴不少。雖然偶爾也能搶到打車券,但接單的司機特別少,打車券還沒花出去就作廢了。“到最後我都懶得搶了。”

  對於廣告效果,“麥片”表示集中的紅包轟炸的確提升了品牌認知度,“前一陣是蒙牛,現在滿屏又換成感冒靈了。”然而,品牌的快速更疊和輪番上陣造成的繁榮十分短暫,“又不是現金紅包,説到底還是刺激用戶去消費,不給力。”

  快牙小兄弟紅包

  花小錢辦了大事

  “居然是真金白銀,出乎意料。”一向對朋友圈紅包不甚感冒的小宇,發現自己的公司竟然加入到發紅包的行列,本著試一試的態度參與了“猜紅包”遊戲,竟然猜中了,不一會兒,自己的微信賬戶中多了0.16元。“錢是少了點,但真沒想到一向傳統的公司也加入到發紅包的隊伍中了。”

  回憶起上個月的紅包行動,快牙聯合創始人朱燕晨還是抑制不住地興奮,“花小錢辦了大事,階段性地完成了品牌傳播工作。”這是快牙聯合多家用戶推出的猜紅包活動。這次活動,快牙投入了50萬元,準備了283萬份現金紅包,每天還送一台iPhone6。與傳統的紅包玩法不同的是,進入紅包界面後多了一個“猜紅包”環節,用戶需要在螢幕中出現的幾隻手中,選擇哪個手裏有紅包,增強了趣味性。“其實紅包金額都不大,但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小小心意,傳達快牙的理念,每一次傳播背後,是人與人關係的沉澱。”

  快牙是鄰動科技旗下的手機傳輸工具,産品通過重寫手機系統自帶的WiFi熱點協議,允許用戶在不聯網、不走流量的情況下與身邊人點對點分享手機內容。雖然不少人對快牙還很陌生,但在二三線城市,快牙擁有著相當龐大的用戶群。“我們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現在是時候在城市中樹立品牌了,搶紅包活動就是我們品牌計劃的一部分。”快牙上線正值中國低價安卓智慧機進入二三線城市,這部分人對手機的理解還停留在功能機時代,文件共用需求相比一線城市更強烈。“一線城市更在乎效率,二三線城市在乎省錢、打發時間,快牙可以快速地傳輸文件、電影、照片、應用。而快牙的使用又要求雙方都安裝應用,這也從側面刺激了快牙的自擴散。” 朱燕晨表示。

  晨報記者 韓元佳

  ■吐槽

  想佔點兒便宜真心不易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紅包也不是白搶的。”作為媒體人士,小顧算得上紅包的活躍用戶。去年春節的戰績也很可觀,收入是支出的4倍。“去年春節搶紅包賺出兩條牛仔褲錢,但眼睛快瞎了。”

  作為活躍用戶,小顧一直信奉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搶紅包原則。好手機和網路是必須的。發現紅包到拆開,就是幾秒鐘的時間,如果你的網路還在轉圈圈,對不起,你來得晚了,紅包早就被搶光了。為此,小顧換上了移動4G,基本上每個月都能賺出個電話費。除此之外,就是拼人品了,加入足夠多的微信群,並把公司大佬拉進群,發動群眾向老闆拜年,討要紅包,在適當時候用言語刺激群主或群內土豪,可以隨機切換撒嬌賣萌威脅恐嚇模式,必要時候也不妨拋磚引玉,捨不得小紅包,套不著大紅包。不過,搶紅包的代價是,一家人歡聲笑語地看春晚打麻將時,他窩在角落裏玩手機。除夕那天臨近零點困得不行了,但得知老闆即將發紅包,強撐著盯著螢幕等待,最後卻只搶了2塊多錢。

  對於第三方發送的紅包,小顧的態度就是,不貪便宜,視而不見。小顧去參加了“幫他搶手機充值卡”活動,併發動眾多好友幫忙搶話費。活動規則是搶到的金額累計滿100元便可兌換。小顧第一次便搶了近30元,轉發了十幾個好友,很快便累積到了70元了。他本以為很快就能達到100元,但之後,無論哪個好友點擊,都只能累積1元,甚至更少。“越到後面,能搶到的金額越少,最後還是放棄了。”便宜沒佔到,還耽誤時間,還有洩露隱私的風險,這種披著紅包外衣的行銷手段,必須堅決抵制。

  晨報記者 韓元佳

  ■陷阱

  “能分享到朋友圈的現金紅包應警惕”

  “恭喜你,邀請好友一起搶,你的紅包金額可變大,活動時間內達到100元,即可提現。”隨著微信紅包的普及,微信群裏的紅包花樣繁多,“合體紅包”便是最近較為流行的一款。然而,究竟有多少人能真正將這100元紅包收入口袋?

  北京晨報記者親身體驗了一次“紅包合體”的玩法。在一個群組中,點開紅包直接顯示具體金額。但想要提現時,卻必須先關注紅包頁面上的“公眾賬號”,然後回復指定數字。一切照做之後,發現又被連入到另一個獨立紅包頁面,“任務”再次“升級”,想要領取此前抽取到的金額,還得邀請好友一起點擊,讓“紅包合體”。北京晨報記者繼續按照“指令”操作,轉發紅包,進入了新的“授權”頁面,上面寫明,需要你向開發者提供“許可權”即可繼續操作,許可權要求獲得你的公開資訊,包括頭像、昵稱。本以為至此就可以領到紅包,但卻無疾而終,記者的關注和轉發只收到了“頁面出錯了,請稍等……”的提示畫面。有人反映,合體後再加入的紅包金額會越來越小,根本到不了100元,而且提現時需輸入手機號支付寶賬號等資訊。

  合體紅包流行了一週之後,被微信官方判定為存在吸粉、惡意行銷行為。微信表示,近期發現部分商家試圖通過“合體搶紅包”等行銷類紅包進行誘導分享、誘導關注快速獲得粉絲以謀取不當利益,此類行為已違反微信平臺運營規範,並且存在涉嫌欺詐用戶、收集用戶隱私數據等惡意行為。微信提示,對於能分享到朋友圈的現金紅包應提高警惕,多為惡意行銷。表現為誘導用戶關注公眾號,此後回復字母來參加活動,搶到紅包後還要轉發到朋友圈等以及誘導用戶在搶紅包前填寫姓名、手機號、銀行賬號、支付寶賬號等。

  晨報記者 韓元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