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韓媒:“新中國”憑尖端技術和資本實力競爭

  • 發佈時間:2015-02-09 08:14:00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南韓《中央日報》2月7日文章,原題:“新中國”憑藉尖端技術和資實力2007年,一本一位美國記者所寫一年間沒有中國産品所經歷的困難一書——《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曾引發眾多爭議。作者在書中寫道,在這一年裏,別説是孩子的玩具,就連蛋糕上的蠟燭都很難買到。通過這本書讓人真切感受到中國已深深滲入日常生活。時隔八年,現在中國已從“世界工廠”發展為擁有旺盛消費力的“世界市場”,成為全球經濟的兩大軸心(G2)之一。

  然而中國並不滿足於此。最近正以企業的競爭力以及政府的持續經濟開放打造“新中國”。引領新風潮的企業代表即是阿里巴巴和小米。世界最大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在美國證券市場以史上最大規模成功首次公開募股(IPO)。此後,阿里巴巴還積極向矽谷企業以及印度電子支付企業等投資。小米在創業三年後成為世界第三大智慧手機企業。小米被評為通過推出品質較好的低價手機戰略改變了過去中國企業被定義為低品質的品牌形象。去年12月,小米向美國矽谷的可穿戴(Wearable)企業Misfit投資了大約4000萬美元,正以智慧家電拓展發展領域。

  中國在世界市場上擴大影響力的還有人民幣價值。中國政府2008年在上海和廣東省首次推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制度。此後還積極推出人民幣直接交易、允許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實施滬港通等積極的國際化政策。去年12月打開韓幣-人民幣直接交易市場,可以與人民幣進行直接交易的地區有南韓、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英國、歐洲、新加坡、俄羅斯和馬來西亞十國。在進行直接交易之前,要先兌換成美元之後再換成人民幣,這樣就要收取雙倍的手續費。現在世界各地與中國的貿易正在增加,因此人民直接交易將會有助於減少貿易對象國和企業的外匯費用。

  此外,滬港通和RQFII也為增加人民幣的需求做出了貢獻。RQFII是在中國給各個國家分配的金額範圍內,各國金融公司可以用人民幣向中國大陸的股票、債券、衍生商品等進行投資的資格。2011年只對香港內中國金融機關賦予該種資格,以去年9月末為基準,將86家海外機構限額提至7400億元人民幣。南韓也在去年獲得80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RQFII資格,可以購買中國大陸股票。而且隨著去年滬港通制度實施,個人投資者也可以直接向中國大陸投資。但中國政府附加了只能以人民幣進行滬港通交易的條件。這意味著中國政府打算引導海外投資者可以自然而然地用人民幣進行交易,將人民幣打造成世界主要貨幣。

  由此,隨著人民幣成為世界主要貨幣,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國家正在逐漸增加。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在海外市場共發行約4500億元(750億美元)的人民幣債券。而且還可以通過RQFII制度向在中國大陸發行的人民幣債券投資。特別是人民幣和人民幣債券與其他貨幣和債券的關聯較低,因此在分散證券投資組合(portfolio)層面上也是比較具有魅力的投資之處。

  若是對海外投資正煩惱的投資者,應該關注一下“新中國”。現在中國不再依靠較低的生産費用和廉價産品。中國企業正以尖端技術和資本力作為競爭力與眾多全球企業並駕齊驅。而且中國政府正通過人民幣國際化培養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力。“新中國”的潛力以及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值得期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