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貿雙降 2015經濟開局承壓

  • 發佈時間:2015-02-09 07: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曄君  責任編輯:姚慧婷

  雖然近日國內各地氣溫已經開始轉暖,但外貿的超預期下滑再次讓經濟面臨寒意。國家海關總署昨日發佈數據顯示,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0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0.8%,較上年回落18.1個百分點,也遠低於此前市場預期。其中,出口下降3.2%,較上年回落10.8個百分點;進口下降19.7%,較上年回落26.7個百分點。業內認為,外貿增速下滑主要受內外需增長乏力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影響,此前PMI雙雙回落預示經濟走弱,今年經濟開局承壓已成各方共識。

  外貿增速低於預期

  海關數據顯示,1月中國對美國、東盟出口有所增長,對歐盟、日本出口則分別同比下降了4.4%和20.4%,內地對香港出口也下降了逾一成;同期,在前十大貿易夥伴中,除了與台灣地區進口同比微幅增長0.7%外,從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進口均為下降。

  而去年12月外貿增速還保持較好態勢,按美元計,12月進出口總值為4054.1億美元,同比增長4%。其中出口同比增長9.7%,超出預期的增長6%;進口下降2.4%,好于預期的下降6.2%。受此影響,市場普遍對1月外貿增長持樂觀態度,預計增長在4%左右。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雖然去年12月外貿數據表現較好,但12月的外貿先行指數仍在下降,市場對未來外貿預期並不樂觀,為1月的外貿增速回落埋下伏筆。

  對於2015年1月中國外貿進出口同比下降的情況,海關總署指出,量減價跌是主要因素;同時,春節因素亦對年初進出口影響較大。經季節調整後,進出口降幅收窄,1月進出口、出口和進口的降幅分別為7.1%、1.3%和14.4%。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王遠鴻則認為,1月外貿增速回落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一方面,國際市場需求乏力,特別是歐日等發達國家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市場需求放緩;另一方面,國內市場需求不足,受經濟放緩影響,國內市場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企業進口減少。

  此外,1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也不利於我國外貿的增長。

  PMI雙雙回落預示經濟走弱

  除了外貿增速表現不佳外,此前公佈的中國經濟先行指標——PMI雙雙低位開局,表明今年開局經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和匯豐製造業PMI在1月雙雙回落,前者28個月以來首次跌破榮枯線,而後者則是連續第二個月低於榮枯線。

  “官方和匯豐製造業PMI雙降表明實體生産擴張動力逐步減弱,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王遠鴻説。與此同時,1月匯豐中國服務業PMI降至51.8,創2014年8月以來新低。此前公佈的1月中國官方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7,也較上月下降0.4。

  蘭格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分析,目前不僅是實體經濟面臨增速放緩的問題,服務業也呈現出增長乏力的態勢。以往製造業雖然不景氣,但如果服務業增長平穩,可以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但目前製造業、服務業雙雙放緩,表明市場需要不足,整體經濟形勢非常嚴峻,應該引起重視。

  今年中國經濟開局承壓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日程,將於2月10日發佈居民價格消費指數(CPI)、工業生産者價格指數(PPI)等宏觀經濟數據。王遠鴻指出,雖然目前僅發佈了外貿數據,但是從去年數據來看,1月的投資、消費等數據也不會有特別好的表現,投資可能受房地産投資下滑影響,仍將延續回落態勢,消費預計將延續此前的平穩增長態勢,不會大幅變化。這就意味著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外貿、消費都沒有明顯好轉,而外貿、投資還可能會惡化,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增大。

  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影響,中國人民銀行2月4日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自2012年5月以來第一次普降存款準備金率。據估算,此次降準合計釋放6500億元左右的基礎貨幣。

  “一季度經濟開局走低基本已經成為市場共識,預計增速在7%左右,未來隨著節日因素減弱和基建投資産生效應,經濟增速有望小幅回升,但去年GDP增速仍低於上年的7.4%。”陳克新説。

  專家認為,預計中央還會繼續發力穩增長,未來還有進一步降息或降準的空間,基建投資可能還會加碼。

  在陳克新看來,針對目前經濟加速下滑,政府應該採取三方面措施,一方面,督促去年批復的大量基建項目儘快開工,形成實質性需求;另一方面,應該採取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面對經濟下滑和通縮風險,在一季度降準或降息。此外,現在各國央行都在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我國應該允許人民幣市場貶值,以保障我國産品的競爭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