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環境污染治理成地方兩會焦點 治霾為重中之重

  • 發佈時間:2015-02-09 07:20:5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張磊 趙婕 申鄭  責任編輯:姚慧婷

  進入2015年以來,各省區市陸續召開了地方兩會,從各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環境污染治理成為2015年地方兩會的一大焦點。各省區市在大氣、水、土壤三大領域紛紛出臺了重磅措施,打響了環境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未來“美麗中國”的實現應該不會太遠。

  大氣污染防治成為工作重中之重

  近年來,以迅猛態勢席捲全國的霧霾讓廣大民眾“談霾色變”。“消除霧霾,重塑藍天”已成為民生改善的當務之急。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大氣污染防治成為熱議話題,也成為各省區市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記者梳理地方兩會發現,北京市政府審議了《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首次把一部法規的執行情況作為專項工作向市人代會做報告。天津人大會議也審議了《天津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並加大對“拒改”排污行為的處罰力度。安徽、江蘇則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為地方依法治理大氣污染提供了借鑒。分析認為,大氣污染防治法制先行,彰顯出地方政府對治理大氣污染的信心和決心。

  強力治霾,減煤、脫硝、除塵、控車成為關鍵詞。2015年,北京核心區將實現“無煤化”,城六區將全部取消燃煤鍋爐,開徵施工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污費;河北則大幅壓減煤炭用量,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比重;陜西全面推行超凈排放、熱電聯産、脫硝除塵技術,以西安周邊100公里無煤化為目標拆改城區燃煤鍋爐;江蘇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萬輛,淘汰燃煤小鍋爐3100台,推廣秸稈綜合利用10項重點技術;浙江在淘汰改造燃煤小鍋爐和黃標車的基礎上,還將對大氣污染企業實施搬遷改造;安徽將深入開展工業廢氣、城市揚塵、秸稈焚燒、機動車尾氣等專項整治,火電機組、水泥熟料生産線脫硝比例達100%。

  由於大氣污染物流動性強、成因複雜,因此大氣污染防治需要健全聯防聯控長效機制,深化部門聯合和區域聯動。北京、河北、陜西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分別以“完善”、“深化”和“健全”等字眼提出要進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上海也提出要深化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力度,相關大氣治理政策頻出,但整體來看,我國大氣污染形勢依然嚴峻。分析指出,治理大氣污染需要各級地方政府、企業和廣大民眾的共同參與,讓現有法規、技術和措施得到真正落實,監督問責制度得到嚴格執行才是關鍵之舉。

  水污染防治將成為“新常態”

  除了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也是人們關心的重點。當前,我國水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水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仍然巨大。據統計,我國每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在2400萬噸左右,氨氮排放量在245萬噸左右,遠遠超過了目前的環境容量。有專家測算,這些總量必須要削減30%~50%,我國的水環境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中,各地政府分別對水污染治理做了重點部署。浙江省省長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繼續加大生態環境整治力度,以治黑治臭為重點,力爭到2017年消滅黑臭河,省控監測斷面劣Ⅴ類水質比重下降到5%左右。河北省省長張慶偉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5年,要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綜合整治重污染河流和重點水域,確保全省地表水好于三類水質比例超過50%。

  水環境品質的改善,除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外,更有賴於資金的投入。山東省提出,2015年,要安排1.03億元支援小清河、馬踏湖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廣西壯族自治區則安排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14.47億元。

  除此之外,管網建設也是水污染防治不可缺少的一環,各省區市也為此立下了2015年的“軍令狀”。江蘇省決定新增城鎮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80萬立方米,建設生活污水收集配套管網2500公里;雲南省則計劃2015年建設污水管網1098.2千米,項目總投資15億元;甘肅省則表示至2015年底,全省設市城市建成污水管網達到3500公里,污水處理率平均達到83%以上。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力度不斷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排放總量大、地下水污染未能有效控制、河流等生活用水污染嚴重仍是當前水污染事件高發的主因。分析認為,各省區市將水污染治理作為2015年的工作重點之一,顯然水污染防治將在未來成為“新常態”。再加上即將頒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未來江河、湖泊、地下水污染等有望得到較大改善。

  土壤污染防治提上日程

  “土十條”出臺可期

  相比較空氣和水,土壤污染更為隱蔽。但從2015年地方兩會中可以看到,土壤污染治理已經被多個省區市重視,並將土壤污染防治提上日程。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地方兩會期間,至少有15個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列入2015年的重點工作。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一般以重金屬污染防治為重點。例如福建省指出,啟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程試點,集中整治重污染工礦企業和重點污染區域,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陜西省也提出實施土壤治理修復示範工程,積極防治重金屬、危險化學品和危險廢物污染。

  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面,浙江省似乎走在全國前列。早在2011年,浙江省就啟動了為期五年的“清潔土壤行動”計劃,提出應于201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機制的目標,要控制農産品産地土壤污染,基本消除重大土壤環境安全隱患。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又明確提出,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為重點,切實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制定實施“農業‘兩區’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到2017年改善提升農業“兩區”土壤品質。

  事實上,在1月12日召開的全省環保工作會議上,浙江省就提出2015年將全面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浙江省要求,排查處置12處以上企業原址場地污染,11個設區市分別建成1個污染場地防治示範工程。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全面完成18個重點防控區重金屬污染整治,突出抓好涉汞行業整治。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土十條”,與“大氣十條”“水十條”一起成為環境保護的“三大戰役”。在1月16日閉幕的2015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透露,“土十條”已基本編制完成,經討論後,將適時上報國務院。分析認為,全國“土十條”出臺後,加之更多地方政府的重視與努力,我國土壤污染嚴重的局面有望得到有效遏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