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新常態:認知經濟新工具

  • 發佈時間:2016-01-09 15:58:30  來源:光明網  作者:宋立  責任編輯:吳起龍

  如果要評選當前中國乃至世界最流行的經濟詞彙,應該非“新常態”莫屬。實際上,“新常態”概念一經出現,就迅速在神州大地流行起來。去年以來,“新常態”一詞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已經漸漸成為最重要的經濟關鍵詞。

  如果追根溯源,可以説新常態的觀念,在世紀之初就已經出現。已有文獻顯示:早在2002年,澳大利亞媒體《老生常談週刊》(CLICHE OF THE WEEK)即指出,從2002年開始,“新常態”(New Normal)一詞就已在國際主流媒體中頻繁出現。

  2009年初,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新常態一詞再次被提起,全球最大的債券基金——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兩位首席投資官比爾 格羅斯和穆罕默德 埃爾埃利安在“探討危機後美國各個經濟領域復蘇和發展新模式”論壇上就用“新常態”一詞歸納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經濟特別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長趨勢所發生的變化。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説,2002年出現的“新常態”在很大程度上還只是一個詞彙,2009年再次出現的“新常態”也只是對危機之後發達國家經濟的一個表述,從根本上還是一個西方概念。那麼,2010年之後,新常態漸漸進入中國專家學者的文章和演講,並開始了從描述世界經濟的詞彙向描述中國經濟詞彙的轉化進程。

  國內有學者用“新常態”討論國際經濟新形勢。2012年11月2日,原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教授在英國《金融時報》、FT中文網主辦的以“時局與前瞻:變革中的抉擇”為主題的高峰論壇上,就用“新常態”概括未來國際經濟新形勢,指出“這可能是未來五年十年或者更長時間裏國際經濟的新常態,也就是投資的回報率不高,風險是非常巨大的,經濟增長非常緩慢,失業率非常高的新常態”。

  與此同時,也有國內學者嘗試用“新常態”來概括我國經濟新特徵。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黃益平教授曾在2012年的一篇公開文章中即認為“較低的經濟增長、較高的通貨膨脹、更為公平的收入分配、更為平衡的經濟結構、加速的産業升級換代和更為激烈的經濟週期”將構成中國經濟的“新常態”。

  無論在國外的再次出現,還是國內在世界經濟意義的使用和對中國經濟的借用,總體上,這時候的新常態,還只是一個詞彙流行之前的熱身而已。真正讓新常態家喻戶曉,成為最流行詞彙並賦予中國內涵的,是習總書記的幾次重要講話。總書記系列講話應該説是“新常態”正式的登臺亮相,使“新常態”最終從描述世界經濟尤其是發達國家危機之後經濟狀況的舶來概念,發展成為刻畫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特徵的新分析框架。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首次運用“新常態”概念,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在戰術上要高度重視和防範各種風險,早作謀劃,未雨綢繆,及時採取應對措施,盡可能減少其負面影響”。

  7月29日,在中南海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就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提到“新常態”:“要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進一步增強信心,適應新常態,共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1月9日,在北京召開的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東道主身份做了題為《謀求持久發展共築亞太夢想》的主旨演講,指出“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與以往論述新常態所不同的是,這次總書記首次系統闡述了“新常態”特徵,並強調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

  12月9日至11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新常態推向了高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要講話中,從消費、投資、出口和國際收支、生産能力和産業組織、生産要素優勢、市場競爭、資源環境、風險積累與化解,以及資源配置模式與宏觀調控方式等九個方面系統刻畫了新常態下的新趨勢。強調了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等四個重大轉變,要求2015年的經濟工作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做到八個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更加注重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導社會預期,更加注重加強産權和智慧財産權保護,更加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更加注重建設生態文明,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

  以此為標誌,“新常態”從一個國外的名詞概念發展成為了中國式的分析框架和理論武器。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既應該是也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觀念上要適應,認識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對路,工作上要得力。認識新常態需要深入認識九大趨勢,適應新常態需要著力實現四大轉變,引領新常態需要實現八個更加注重。

  要做到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必須認真研究新常態,深入理解新常態,準確把握新常態,更加自覺地以新常態思維和新常態意識來指導我們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各項工作。(作者:宋立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教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