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8月28日訊(記者 張晗) 中信銀行近日發佈的半年度業績顯示,截至六月末,中信銀行集團資産總額5.65萬億元,上年末減少近2800億元,較上年末下降4.72%;總負債5.26萬億,較上年末下降5.19%,“縮表”跡象明顯。
8月25日,中信銀行副行長方合英在業績發佈會上指出,該行率先“縮表”, 經營策略順應大勢。“年初,我行審時度勢,明確‘控表’策略,提出了‘降增速、提轉速、調結構’。 一季度末,我行因勢而變,調整為‘縮表’策略。”
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在半年報致辭中表示,中信銀行成為在一季度首家主動“縮表”的商業銀行,有效控制了本行總資産和風險加權資産規模。
方合英錶示,這些策略順應了大勢,踩準了貨幣市場趨緊、監管政策趨嚴的“點”,把握了自營存款增長難的“勢”,避免了資産負債不協調增長帶來的問題。
在資産結構上,方合英調指出,中信銀行上半年圍繞支援實體經濟,做到“一降一升”,主動壓降同業資産和應收款項類投資,其中應收款項類投資減少1936億,下降18.5%,同業資産減少2817億,下降51.5%;同時確保信貸資産平穩增長,客戶貸款增加2132億,增長7.4%。
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表示,上半年,我們主動降低表內外資産增速,壓縮同業資産,實現並表總資産的下降,風險資産規模增速得到適度控制。本行在控制規模、主動“縮表”的同時,上半年資本消耗速度放緩,效益和品質得到提升。
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中信銀行實現歸屬本行股東的凈利潤240.11億元,同比增長1.74%;撥備前利潤555.30億元,同比增長0.66%;ROA 0.84%,比上年提升0.08個百分點; ROE 13.76%,比上年提升1.18個百分點。
凈息差下降、市場利率高企為營收下降主因
發佈會上,方合英還回答了中信銀行營收下降的原因。業績報告顯示,中信銀行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65.80億元,同比下降2.08%,其中實現非利息凈收入270.86億元,同比增長9.35%。中國網財經發現,半年報已公佈的招商銀行、平安銀行與光大銀行,上半年營業收入分別同比下降了0.22%、1.27%與1.35%。
方合英指出,今年股份制銀行普遍出現了營收下降的情況,原因主要在於凈息差下降與市場利率高企:上半年貨幣市場利率高企,貨幣市場利率中樞抬升,對同業業務水準影響明顯;以及用市場化存款來填補一般性存款,帶來成本相對提高。
非利息收入方面,方合英指出,前幾年銀行非息收入維持在30%~40%左右的高速增長,但今年受政策和客觀環境影響,增速下降明顯。
業績報告顯示,中信銀行凈息差為1.77%,同比下降0.28個百分點。受利率市場化、“營改增”價稅分離等因素影響,該集團生息資産收益率為3.94%,同比下降0.19個百分點,付息負債成本率為2.32%,同比上升0.12個百分點。
對於營收未來走勢,方合英認為,因為金融去杠桿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下半年,貨幣市場利率中樞高企等對銀行營收影響還是存在的。
上半年加大撥備計提力度
在資産品質方面,上半年,中信銀行不良貸款餘額511億元,比年初增加25.4億,增長5.23%;不良貸款率1.65%,比年初下降0.04個百分點;“不良+關注”餘額1221億元,比年初下降27億元;“不良+關注”貸款率3.95%,比年初下降0.39個百分點。
方合英錶示,上半年,不良貸款、問題資産增速放緩,資産品質有所改善,風險壓力進一步釋放。同時,上半年加大撥備計提力度,累計計提貸款減值損失214.7億,同比增加16.8億,增長8.48%。
中信銀行副行長姚明表示,撥備是抵禦防控風險的一個重要方面。一方面我行跟監管撥備要求保持一致性。同時這兩年我行撥備下降幅度較低,反映出資産的可控性,資産品質逐步向好。
姚明認為,資産品質與國家經濟金融形勢是有關聯的,取決於一個大的趨勢。另一方面也取決於銀行自身的努力,包括資産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客戶結構、行業結構,結構調整。“比如我行在強經濟週期的製造業、批發貿易業、採集業等領域近兩年都是在下降,産能過剩行業的佔比也在下降。”
“從審批的情況來看,大量不良主要還是分行許可權類審批,現在我行加大了許可權管理力度,上收了二十個分行的許可權。同時加大了考核力度和問責制度。”姚明表示,相信再經過一兩年,資産品質逐漸好轉。
(責任編輯:段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