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WIPO)最新發佈的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專利申請數量再度成為全球第一,這已是中國連續第五年獲得這一殊榮。
然而,與中國專利高申請量形成對比的是,中國創新實力卻沒能獲得同樣的認可。“中國創新”究竟在全球範圍內處於什麼水準?與美國等公認的創新大國之間的差距又在哪?
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WIPO)最新發佈的《世界智慧財産權指標》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專利申請量超過了110萬件,排名居全球首位。美國以約58.9萬件專利申請位居第二,日本和南韓分別以約31.8萬件和約21.3萬件申請分列第三、四位。
雖然這已是中國連續第五年站在全球專利申請數量第一的位置上,但持續亮眼的成績仍無法令關注中國創新發展的業內人士完全放心。
有意識有基礎
普華永道思略特大中華區總裁徐滬初對中國專利申請數量全球第一的事實並不意外,他強調,近年來在政府政策的指導和企業自身“覺醒”的雙重作用下,中國企業對創新愈發重視,專利申請量也不斷突破。畢竟中國企業已經意識到,依靠低成本和傳統資源消耗模式已經無法進一步實現增長,未來企業想要繼續存活,必須依靠創新的動力。
在這一認知的指引下,徐滬初表示,中國企業已經在部分行業實現了發展的突破。比如通信領域的華為、工程機械領域的三一重工以及軍工、航太及無人駕駛領域,中國企業製造的産品和進行的研究,水準都稱得上是居業內前列。“我個人造訪卡特彼勒、諾基亞等一些行業內的傳統領先企業,近來他們都會主動詢問同行業中國企業的發展情況。顯然,在他們的潛意識中,他們已經將中國企業作為競爭對手。”徐滬初説。
德勤首席經濟學家許思濤也認為,現階段,中國已經具備了發展創新必需的硬體環境,在人才積累和創新意識覺醒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他進一步闡述稱,中國在工程、自然科學等領域具有高數量和高品質的人才儲備;同時,中國企業、地方政府對全球先進學科、技術發展的動態關注度極高,且十分積極地與美國矽谷、以色列等以創新聞名的區域和國家進行互動對接,這為技術引進和技術落地開設了通途。
還需提升品質
然而,專利申請數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説明中國具有創新意識,徐滬初直言,就創新品質而言,中國創新水準在全球範圍內仍算中下水準。徐滬初分析稱,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産業轉型起步和創新意識覺醒比較晚,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中國創新,都需要花費一段時間來趕上起步晚造成的差距。
此外,徐滬初強調,現階段中國創新只實現了局部或行業突破,這股力量尚不足以支撐中國創新品質的整體提升。
而要想實現中國創新品質的整體突破,許思濤強調,必須從創新環境入手。他指出,目前創新思維、創新人才方面中國已經具有了絕對的優勢,下一步需要營造創新的意識,即挑戰權威的創新環境。“華夏文明強調和諧,而這恰是與創新精神相違背的,創新需要的是衝突。”
無獨有偶,以色列最大的風險投資公司之一GeminiVC合夥人埃蘭·瓦格納就在分享以色列創新經驗時,屢次對國際商報記者強調“挑戰權威”這一創新精神。
他説,以色列作為一個擁有多個宗教聖地的國家,骨子裏就不會躲避衝突,而此也正是實現並應用創新的另一關鍵所在。瓦格納舉例説,讓以色列軍事聞名天下的鐵穹防禦系統概念提出時也不被看好,並遭到了相關主管部門的否定,但提出者始終堅持並進行了實踐,結果終於證明了他堅持的正確性。
(責任編輯: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