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經濟新常態下的綠色發展之路:新能源車風光乍現

  • 發佈時間:2016-03-15 09:57:23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鄧亞卿  責任編輯:張少雷

  自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了中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認為,在當前的經濟放緩中,一些企業效益下滑,財政增速放緩,這種情況下應該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心。“把經濟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對立開來,我認為是不妥貼的,也是不正確的。我個人認為越是經濟下滑越要保持綠色發展的定力,越是經濟下滑越要增強綠色轉型的決心和勇氣,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環境來換取一時的GDP增長,這是不可持續的,”吳曉青説。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長一直以工業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大量生産消費品、改善住房條件、交通運輸機動化等為基礎。大規模的資源投入將每人平均能源消耗推高,導致嚴重污染和氣候變化等負面後果。此外,當前中國經濟已經走到一個瓶頸,僅僅依靠低端産能擴張、傳統消費品大規模生産、相對較低的環境保護標準和廉價的勞動力無法再維持持續高速發展。

  “綠色低碳發展和中國過去所遵循的發展模式完全不同。它的重點是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提高人的生活品質,”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在去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期間對《北京週報》記者説。

  “綠色發展主要依靠技術創新和産品品質提升來推動,這和供給側改革是一致的,”前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告訴《北京週報》記者。

  事實上,目前為止,綠色發展已開始取得了一些進展。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18.2%,明顯超出原定16%的目標,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12%以上。除此之外,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2013年至2015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分別比上年降低3.7%、4.8%和5.6%,降幅一年比一年擴大。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明確提出,“十三五”五年之內讓中國地級及以上的城市空氣優良天數達到80%。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認為,霧霾的來源主要是煤炭燃燒和汽車尾氣。想要達到80%的空氣品質目標對很多城市而言都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

  吳曉青認為,要達到這一目標,需從四個方面努力。第一,明確責任,一定要把這80%的目標責任細化落實到各級政府,落實到每一年。第二,嚴格考核問責,把每一年完成指標任務作為那個地方幹部的政績考核,完不成要追責。第三,嚴格執法,尤其要嚴格環境執法,絕不能因為一時的經濟發展,每年的環境目標任務完不成。第四,全社會公開監督,全社會公開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

  勢頭勁,挑戰多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提出的自主貢獻目標中有一項就是,到2030年左右或以前會出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

  “中國之所以提出2030年左右出現峰值,是跟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有直接關係,因為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正在進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資訊化,這個過程中由於發展,它還要能源的支撐,但是能源的結構、産業結構要進行大幅度調整。因此中國提出來要通過綠色、低碳、迴圈發展,通過這樣的路徑,既要保證我們的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的生活、保護環境,還要積極的應對氣候變化、減排。”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認為。

  近年來,中國在節能領域的表現有目共睹。根據國家發改委提供的數據,最近20年,中國累計節能量是全球總節能量的58%,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佔全球24%-25%,最近這幾年的增量部分佔了全球的37%-42%。

  儘管如此,在立法、工業標準和環保意識方面,進步的空間仍然很大。“十二五”期間甘肅省風電、光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1252萬千瓦和610萬千瓦,居全國第2位和第1位。然而,由於當地需求不足,新能源發電並網系統的不完備,棄風、棄電的現象很普遍。

  “去年,根據電網統計數據顯示,棄風率平均達到39%,最高時候甚至是70%。”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李寧平説。

  李寧平説,雖然可再生能源法規定,電網企業優先調度和全額保障收購可再生能源發電,發電企業很難從中獲得安全感,因為這項政策在地方執行得並不順暢,因此大量風能太陽能不得不白白地浪費掉。

  “另一方面,各省都有煤電項目,有些裝機量還不小,為地方國民生産總值提供了較大的支撐,對地方政府而言是很難主動捨棄掉的。因此,國家需要通過吸血杠桿作用,制度完善,來逐步限制和退出火電産能。只有政府下大力氣,才能使新能源合理有效地進行發展。否則,建起來火電風電項目,也只能看著能源浪費,”李寧平説。

  中國的工業標準同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較低。“在能耗上,我們現在的能源強度是歐洲國家當中最高水準的2.9倍。這是因為工業標準低,法律要求標準相應也不高,即使已經樹立了較高標準的行業,執行也不嚴,企業不自覺。”傅成玉説。

  此外,無論是政府還是普通民眾的環保意識都不強,需要提高在這些方面的內在認識,堅持環保的生産和生活方式。“作為政府,要節儉辦會,節儉辦活動。我們現在辦的各種會議,浪費太大。財政赤字這麼大,其實省省能生出來很多。”解振華説。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在國外舉行的很多大型活動和國際會議,即便有超過百國元首參加,會場也是臨時用木板和棚子搭建而成,結束以後可以隨即拆卸,反覆使用。

  新能源汽車風光乍現

  全國政協委員、滄州市政協副主席何香久表示,新能源汽車基於驅動技術的重大升級和轉型,是汽車産業應對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和結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因此,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應理所當然地成為國家戰略。

  根據公安部交管局提供的公開數據,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8.32萬輛,同比增長169.48%,其中純電動車有33.2萬輛,同比增長317.06%。

  全國人大代表、江淮汽車集團董事長安進告訴新華社記者,在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方面,還需要各方的努力。“對於消費者來説,充電不方便是影響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重要因素。建議利用政策優勢,加強充電樁的鋪設,先把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做起來。”

  何香久認為,針對新能源汽車目前存在的電池安全隱患、核心技術研發相對滯後等問題,國家應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完善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規則,從源頭上進行制度創新,將一些不具備新能源汽車生産資質的廠家淘汰出局。

  “現在的問題主要是蓄電池安全,續航能力和介面,將來更大的問題是充電還是換電,這些都需要先解決,最後整個産業才能有序發展.”解振華強調。

  “不要出了很大問題,造成很大損失才去做。這是個剛剛發展起來的産業,要好好規劃一下。”謝振華説。(來源:北京週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