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代表委員談城鎮化:別讓農民工身在城裏腳在村裏

  • 發佈時間:2016-03-11 08:30:0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從“鄉土中國”走向“城鎮中國”,城鎮化正帶來深刻變化。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

  “城鎮化是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推進新型城鎮化,不能要地不要人”……兩會上,新型城鎮化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話題。

  不能讓土地城鎮化快過人的城鎮化

  目前,我國農民工總數已達2.74億人,但他們中許多人“身在城裏,腳在村裏”,享受不到城市的同等待遇,沒真正變成城裏人。

  “新型城鎮化要以人為核心”,全國政協常委、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説,到2020年實現兩個城鎮化率目標,意味著今後的城鎮化更注重品質。要有土地的保障,要有産業、就業的支撐,要有人口的聚集,還要有公共服務,不能讓土地城鎮化快過人的城鎮化。

  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成為共識。“戶籍制度改革是突破口”,江西省贛州市市長冷新生代表説,長期以來,養老、醫療、教育等政府公共服務附著在戶籍上,造成城鄉不統一。農民進城成本大,難以融入城市生活。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要加快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鼓勵各地進一步放開落戶條件。提高居住證的“含金量”,保證外來人口能夠公平享受到城市各項基本公共服務。

  “有房住,才能留得住人。”河南省三門峽市委書記趙海燕代表説,要保障農民買得起房,地方政府應從財政補貼、金融服務等諸多方面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農民進城買房。同時擴大城鎮住房保障範圍,實現居者有其屋。

  錢從哪兒來?代表委員們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人地錢”掛鉤政策,有利於形成成本共擔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

  張桃林説,還要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等,讓農民進城真正無後顧之憂。

  不能只盯著大城市,避免沒有産業建“空城”

  代表委員們認為,推進新型城鎮化,不能只盯著大城市,要優化城鎮佈局,更加重視發展中小城市、小城鎮和特色鎮。

  “發展中小城鎮是今後主攻方向。”張桃林説,中小城鎮一頭連著大城市,一頭連著農村,起到了橋梁紐帶作用,可以與大城市形成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多層級城鄉體系。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中小城市,能夠容納農民工就業創業,讓他們掙錢顧家兩不誤。

  “新型城鎮化要有産業支撐,避免一哄而上建‘空城’。”趙海燕説,人的城鎮化關鍵在就業,中小城鎮離不開産業支撐。在空間上,要通過建設産業區、特色商業區吸引産業聚集;在結構上,要大力發展新興産業、生態農業,帶動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

  發展中小城鎮,重量更重質。“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引導優質公共服務向中小城鎮配置,加大力度完善基礎設施,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讓生活更美好,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協調。”張桃林説。

  不能冷落了農村,應推進城市資源流向農村

  代表委員們認為,5年後城鎮化率達到60%,還有幾億人生活在農村,推進新型城鎮化,不能冷落了農村。

  張桃林説,補農業農村短板,不能就農業補農業,必須跳出來,從更寬視野、更長遠發展謀劃,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發揮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作用。要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推進公共服務的城鄉並軌。採取更有效的財稅政策,促進資金、技術、人才加快由城市向農村聚集,不斷拓展農民就業新空間,開創農業發展新業態。

  “要多想辦法,推進城市資源流向農村。”趙海燕説,三門峽市探索以美麗宜居示範村為平臺,帶動資金、人才從城市向農村流動,帶動産業向農村佈局,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形成了城市和農村共同發展新格局。

  冷新生説,“城鄉社保並軌步伐要加快,推進農村低保、基本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全覆蓋,實現‘應享盡享’。同時,不斷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標準,優先完善大病醫療保險制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