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許羅德代表:銀行需提高管理不良資産的能力

  • 發佈時間:2016-03-09 15:51:53  來源:新華社  作者:何欣榮 仇逸  責任編輯:胡愛善

  新華社北京3月9日專電 去庫存、去杠桿……今年的經濟工作中,金融機構扮演著重要角色。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行副行長許羅德9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商業銀行要以實際行動支援國家的供給側改革,這包括提高對不良資産的管理能力。

  許羅德説,銀行不良貸款率的提升,與經濟週期有很大的關係。“某種程度上,這是銀行為經濟結構調整、為實體企業發展所承擔的成本。所以,公眾在看待銀行不良率提升時應該有一定的寬容度。”

  在供給側改革中,不少地方面臨淘汰“僵屍企業”的重任,這會對銀行的資産品質形成進一步的衝擊。許羅德認為,對於因經濟週期調整而陷入困境的企業,銀行要加強不良資産的管理能力。“今年中行總結了多個處理不良資産的成功案例,涉及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行業。在這些案例中,中國銀行通過債務置換、重組等多種方式,使瀕臨破産的企業重煥生機、員工保住飯碗、銀行的不良率也得以控制,可謂取得‘三贏’的效果。”

  在不良率上升的同時,我國銀行業的利潤增幅出現回落。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5926億元,同比增長2.43%。許羅德説,銀行利潤增速的回落,涉及多種因素:包括銀行利潤基數越來越大、按照政策要求減少和降低中間業務收費、利率市場化導致的利差收窄以及不良貸款增加的影響。

  不過,他認為,金融機構在幫助企業的同時,自身也面臨著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包括提升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在審慎基礎上進行業務創新等,這也為銀行盈利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機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