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多部門研究促消費新政 重點扶持服務和新興消費

  • 發佈時間:2016-03-11 07:24:3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消費成為當前經濟工作中謀篇佈局的重點。政府工作報告在努力改善産品和服務供給、深挖國內需求潛力、增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部分中,均對消費升級相關內容做出部署。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在提升消費品品質,改善消費環境,扶持新消費,以及引導境外消費回流等方面,相關部門將打出系列政策組合拳,著重從供給側發力,拓展消費新空間。服務消費和新興消費將獲重點扶持。

  發力 服務和新興消費將獲重點扶持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消費品品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産,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報告還明確提出“增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

  在眾多消費領域中,服務消費和新興消費被重點提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援發展養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壯大網路資訊、智慧家居、個性時尚等新興消費。並提出完善物流配送網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産品、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等多項具體政策內容。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在提升消費品品質,改善消費環境,扶持服務和新興消費,以及引導境外消費回流等方面,國家相關部門將打出系列政策組合拳,著重從供給側發力,拓展消費新空間。

  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日前表示,將積極落實進口減稅政策和發揮進境免稅店的作用,“將積極跟蹤政策的執行效果,繼續研究提出減稅的政策建議”。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日前也表示,商務工作從供給側發力的一個重點,就是滿足中高收入階層個性化、差異化的消費需求,滿足他們對更多品種、更好品質、更為安全、更為舒適的購物環境的需求。下一步,將主要解決商品品種、價格、品質、安全、購物環境等方面的問題。此外,還要通過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實現不出門就可以在境外購物。

  記者了解到,今年商務部將充分挖掘消費潛力,除了引導境外消費回流之外,還將大力倡導綠色消費,做大品質消費,推動養老等服務消費,並在加速推進流通領域改革、降低物流成本、完善消費環境等方面重點發力。

  去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重點部署了服務消費、資訊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農村消費這六大重點領域。其中,服務消費和綠色消費的相關指導意見都已出臺。

  業內專家指出,新消費時代已經來臨,我國進入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拉動經濟作用明顯增強的重要階段,服務消費、綠色消費等新消費與我國城鎮化加速、老齡化加速、消費升級關聯度最高,具有巨大的內生增長動力,再加上可以預期到的政策紅利還將持續釋放,長期向上空間非常值得期待。

  趨勢 新消費對經濟拉動作和日益凸顯

  2015年消費對社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個百分點,已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表示,消費在我國經濟增長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消費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引擎,不僅是當下,還將是未來數年的長期趨勢。

  全國人大代表、今世緣酒業董事長周素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未來中國的經濟結構裏,投資的比重肯定會越來越低,基礎設施建設不可能每個階段都保持高速增長。與此同時,消費的比重會越來越高,再過五年消費佔經濟的比重甚至可能超過七成,再過一段時間有望基本達到發達國家水準。

  “當前促進經濟發展的抓手應更多地倚重消費。”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指出,回顧經濟發展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都是圍繞著民生改善,通過消費升級來實現的。每次消費升級都能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從而支撐經濟的快速增長,這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消費和供給側改革的相關表述,也引起會場外不少外資企業的關注。亞馬遜中國總裁葛道遠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供給側改革已經成為今年兩會的核心話題之一。他認為,這將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亞馬遜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活躍著大量消費力強勁的中産階級,他們對高品質産品的需求日趨強烈。2015年中國消費者在亞馬遜海外站點的購物花費總額已相當於過去20年總和的1.5倍。

  從産業的層面來看,葛道遠説,在亞馬遜“全球開店”與“亞馬遜發明家”項目中,相比傳統代工模式,無數中國企業憑藉其創新精神和優質産品,贏得了海外市場消費者的廣泛認可,正在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品牌”的轉型。“我相信這些中國品牌也將厚積薄發,為中國經濟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時為中國消費者和全球消費者帶來更多更具創新性和更高品質的産品,實現供給側改革的目標。”葛道遠説。

  挖掘 解決供需錯配 拓展消費新空間

  多位政協委員和業內專家指出,要充分挖掘消費潛力,就需要繼續在供給側發力,解決供需結構錯配的問題,拓展消費新空間。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西區委主任委員錢學明表示,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正需要具備強勁消費能力之“馬”,套上中國巨大産能之“車”,真正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此時,我們卻發現“車”有缺陷,“馬”只好打工,為別國經濟拉車。價廉難保物美,低質低價成了大問題,這説明提高供給體系的品質和效率,已經迫在眉睫。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指出,過去我國綜合國力較弱,只能把力量集中到少數點上,通過製造局部優勢來製造亮點。市場上也一度出現産品標準低,中低收入者多,消費層次低等因素並存的情況。例如,少數産品無法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産業的政府主導、大企業為主的産業格局,極大束縛了産品的多樣性和多變性,無法適應豐富多變的消費需求。大企業佔據過多的資源和人才,超量生産出少數大眾化産品,抑制了中小企業的産品創新和産業鏈延伸。而民眾出國搶購的奢侈品,大多是國外中小企業生産的小眾化産品。在他看來,“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裏,資源、要素不要過度集中在少數産業,防止短期産能急劇膨脹”。

  蔡進表示,在傳統的消費領域、消費規模基礎上擴大消費需求,推動經濟平穩發展,已經很難。當前的消費升級不能僅僅局限于消費結構升級,更多地是要圍繞國民素質提升,引導和推進消費品質的升級,進而創造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産品和服務,促進相關産業附加值的提升。他建議,通過政府管理體制、財稅體制、戶籍制度以及社會保障等多層面的改革,來優化社會收入分配結構。

  廈門大學與經濟參考報社日前共同發佈的宏觀經濟報告指出,強調供給結構的調整,並不是意味著脫離消費。相反,是要求下一個階段的供給調整必須圍繞消費需求的轉型升級,借助於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市場開放等相關措施,用市場這只無形之手,淘汰落後産能,構建能夠滿足新消費結構的産品和現代服務供給體系,形成有效供給,重塑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