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深改組定調:加工貿易"大進大出"要轉向"優進優出"

  • 發佈時間:2015-11-10 07:24:1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優進優出”正成為貿易體制改革的基本操作思路。

  11月9日上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

  會議指出,要提升加工貿易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深化加工貿易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健全與開放型經濟相適應的管理體系,逐步變“大進大出”為“優進優出”,推動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

  事實上,在人口紅利不斷消退的情況下,加工貿易正步上改革關口。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6.26萬億元,下降10.6%,佔我國外貿總值的31.4%,比去年同期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4.01萬億元,下降8.5%,佔出口總值的35%;進口2.25萬億元,下降14.2%,佔進口總值的26.5%。

  外貿大省現“換擋”跡象

  今年以來,先後有廣東、江蘇兩大外貿大省出現“一般貿易超過加工貿易”的現象,且都是轉變了過去20多年外貿結構的“首次轉變”。

  江蘇省商務廳廳長馬明龍説,“2014年江蘇實現一般貿易15271億元,佔全省進出口總值的44.1%,成為第一大貿易方式。這是自‘入世’以來,一般貿易首次超過加工貿易,對江蘇外貿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外貿大省廣東,改革開放30多年來,加工貿易一直是廣東外貿最主要的方式,傳統的加工貿易模式也是典型的要素驅動和跟隨式發展模式。這一模式讓廣東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埋下了資源瓶頸和環境品質下降等隱患。今年1月,廣東一般貿易額超過了加工貿易額,這也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般貿易進出口月度記錄首次超越加工貿易,顯示廣東外貿“引擎”的貿易結構正在發生歷史性轉變。

  一般貿易超過加工貿易,説明兩大外貿省份外貿結構“換擋期”已經到來。

  加工貿易企業加速向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轉變,是廣東這個原來外向型經濟色彩濃厚的省份加快從跟隨式發展向自主創新發展躍升的一個重要起點和重大標誌。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近年外貿結構調整深化,一些以低端製造尤其是簡單代工為主的加工貿易企業或主動轉型或被動淘汰,大批知識密集型一般貿易企業加速崛起。

  據統計,目前廣東省2.5萬家加工貿易企業中,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企業佔比已達53.5%。

  提升在全球價值鏈地位

  加工貿易在貿易大省被一般貿易超過,多位經濟學家認為這與“人口紅利”的消失存在關聯。

  “人口紅利結束,我國勞動力優勢不再,而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則在學習中國大力發展加工貿易。”中國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近日表示,越南工人每人平均工資僅相當於中國工人平均工資的二分之一多,而柬埔寨更便宜。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我國經濟出現突飛猛進的增長,其背後的關鍵原因在於,我們向外資打開國門,通過發揮本國的要素稟賦優勢(勞動力優勢)成功嵌入到全球價值鏈之中,迅速崛起成為加工貿易大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執行院長屠新泉認為,“然而一個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中國就必須不斷努力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躍升。未來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加工貿易從頂峰的滑落將不可避免,以往承接國際生産轉移、大進大出、兩頭在外的貿易模式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按照深改組會議要求,提升加工貿易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已成為當前擺在加工貿易改革中的重要目標。

  深改組會議指出,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創新驅動和擴大開放為動力,堅持鞏固傳統優勢,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保持加工貿易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強産業鏈分工合作,提升加工貿易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促進沿海地區優化轉型,支援內陸沿邊地區承接産業梯度轉移,有序開展國際産能合作,深化加工貿易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健全與開放型經濟相適應的管理體系,逐步變“大進大出”為“優進優出”,推動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