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迪拜"鄂爾多斯陷困境 7成煤礦或停産
- 發佈時間:2015-06-15 07:47:16 來源:新民網 責任編輯:胡愛善
停産?還是不停産?這是個問題。
雲集著大大小小幾百家煤礦、煤炭産量佔全國六分之一的鄂爾多斯,正面臨著空前的焦慮。開採煤炭,已經毫無利潤可言。或者虧損,或者持平,停産就像一個終極的歸宿,逼著所有的經營者們做出選擇。
來自央視的一篇報道稱:鄂爾多斯區域內的煤礦,有一半兒已經停産。而一位當地的煤炭從業者則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實際的比例要高於此,可能接近70%。尤其是那些遠離鐵路交通線的企業,煤炭已經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而繼續維持生産的煤礦,並非是因為利潤,而是寄希望於下半年市場可能會略有轉暖,帶來一絲喘息,一旦停産,重新開工的成本更高。
十年強勢崛起,三年猝然滑坡。經歷浮華之後重歸沉寂,鄂爾多斯正經歷最為艱難的時刻。中國也少有一個城市,像鄂爾多斯一樣,暗合著中國經濟的增長軌跡。在以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為代價的增長模式下,鄂爾多斯經濟增長的極速和失速,如同詛咒一般,與中國經濟體呈現出一致的節奏。
如今,中國經濟正在改弦更張,鄂爾多斯也到了不得不尋找出路的時候了,面臨茫然未知的艱難取捨,資源詛咒怎麼破?
從東勝到康巴什
6月10日,從這一天開始的5天裏,從鄂爾多斯東勝區到康巴什的東康快速路要暫時封閉。每天從東勝到康巴什上班的公務員們,不得不選擇繞行。
鄂爾多斯,進入了一個迎接盛會的週期。50多天之後,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在鄂爾多斯召開,東康快速路上兩個形狀像蒙古帽一樣的巨型場館,正在趕工期。相比兩年來整個城市的沉寂氣氛,又有了節日的氛圍。
這次運動會,被視作鄂爾多斯向全國展示新形象的一次機會。宣傳部長蘇建榮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要求,市政府各職能部門以講政治的高度辦好這次盛會,展示鄂爾多斯的歷史文化,擴大鄂爾多斯的影響力。
鄂爾多斯亟需改變形象。很長的時期裏,這個內蒙古高原上的城市,被視為“中國的迪拜”。豐富的煤炭礦藏,讓這個城市在過去十年裏迅速崛起,鄂爾多斯煤老闆豪擲千金的故事成為飯桌上的談資,氣勢恢宏的新城建設又向外傳遞著一座城市暴富後的造城故事。
整個鄂爾多斯市,被黃河大大的“幾字彎”環繞著,“幾字彎”裏是連綿起伏的峁梁和沙漠。儘管三面都是黃河,幾字灣裏卻是個缺水的所在。在全國的經濟版圖上,這曾經是個無足輕重的板塊,因為自然條件相對惡劣,人口稀少。黃河在西北地區沖積而成的兩大平原,雲集了工農業和大部分人口,都因與這裡一河之隔而失之交臂。
那時,這裡叫做伊克昭盟。在8.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中,總人口只有190萬。作為一個典型的以農牧業為主的地區,它與外界的經濟聯繫,就是跨過黃河,將農牧業的産品輸送出去。
不過,或許上天以另外一種方式饋贈這裡,在鄂爾多斯70%的地層下,都埋藏著煤礦。已探明儲量1600多億噸,預計儲量近1萬億噸,約佔全國總儲量的1/6。在過去數十年間,依靠煤炭開採,一批批資源富豪迅速出現並崛起于西部,成就嘆為觀止的財富神話。
在本世紀初,雖然鄂爾多斯羊絨衫已經享譽全國,但其誕生地伊克昭盟,則不為大多數人所知。這裡氣候乾旱,廣種薄收,一年下來也打不下幾顆糧食。甚至在內蒙古,提及伊盟,除了那裏的人們酒風爽直,便是……窮。
將鄂爾多斯放在整個中國的經濟全局中,其崛起具有必然性。山西省曾經作為資源富集地,在整個計劃經濟時代,提供能源産品。但當這個國家的年均增長率超過兩位數,傳統的能源産品,其産量和效率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何況一些城市的煤炭儲量已然逼近枯竭。
這樣,靠近山西的鄂爾多斯高原,便迅速填補了空缺。在地理上,這也是最接近經濟負荷中心的煤炭産區。隸屬於同一個地理單元的陜西榆林和寧夏的寧東地區,同樣因為豐富的煤炭資源,迎來了本世紀之初的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