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迪拜"鄂爾多斯陷困境 7成煤礦或停産(2)
- 發佈時間:2015-06-15 07:47:16 來源:新民網 責任編輯:胡愛善
鄂爾多斯就此崛起,就像曾經的煤城大同、陽泉一樣,輸出動力煤,為中國這個迅速膨脹的經濟體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逼近或超越兩位數的經濟增長速度,經過經濟齒輪傳導到這裡時,已經放大了數倍。我們看到,2000年之後的鄂爾多斯,經濟總量隔一兩年就翻番。就像上世紀80年代初,“有水快流”曾經主導了山西的資源型經濟一樣,全國市場對能源的饑渴,觸動了這座城市的資源開發熱潮,自身也以超過30%的速度提升。
在上一輪經濟增長週期內,這種對動力的需求是如此強烈:從華北到華南,各個地方都在開工工業項目,新建的火電機組功率不斷攀升,黑色的煤燃燒成了紅色的火,啟動了整個經濟。
在這一時期的鄂爾多斯大大小小煤礦中,不論是國有企業神華,還是不知名的小煤礦,運煤車排成了長隊。人們爭先恐後交錢,搶奪一個優先裝運煤炭的機會,採煤的機械還沒有啟動,財富已經滾滾而來。那時,常常能見到的場景是:煤老闆們幾乎天天背著整袋子的鈔票去存款。財富製造機器製造了鄂爾多斯第一輪富豪,而這樣的富豪,也成為了新的財富發動機,帶動了鄂爾多斯相關産業的富豪産生。
“鄂爾多斯每人平均GDP將超香港。”2009年,時任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連輯一句不經意的話,讓鄂爾多斯進入到了全國媒體的聚光燈下。
曾任星河灣CEO的樑上燕剛到鄂爾多斯時,遇到一個問題:租不到房子住。那時,在內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市,租一套100平方的房子年租金要6000元,在鄂爾多斯要6萬元。那時的鄂爾多斯是個財富聚集之地,星河灣豪宅項目在東勝到康巴什的公路邊上拔地而起,各種私募基金、各種私人銀行、各種奢侈品代理商,雲集在小城東勝大街上。
巨量財稅收入,帶來的是鄂爾多斯各級政府官員巨大的豪邁感,亦為康巴什新區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財力支援。一個新城市,在沒有任何基礎設施的茫茫草原上建立起來,這個城市的主導者們認為,鄂爾多斯的人口集聚還非常不夠,在鄂爾多斯區域內,完全可以形成數個百萬級的大城市,成為西北區域的中心。由此,十幾個大型工業園區相繼開工建設,原有的138個鄉鎮撤並成了48個,鄂爾多斯進入了一個加速城市化的進程中。
從蒙西到中國
應該説,鄂爾多斯作為欠發達地區的後發優勢,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這樣的繁榮。在這塊土地上,國有經濟並不發達,對社會資源的掌控力有限,屈指可數的幾個企業,也都及時進行了民營化改革。在發展機遇驟然來臨時,迅速催化出了一批民營能源企業,並成為支撐經濟翻番的支柱。
在鼎盛時期的鄂爾多斯,這裡涌入了無數研究機構,從各種角度解讀鄂爾多斯現象。而來自鄂爾多斯自身的提煉是:政府強勢主導、企業市場運作、要素集聚優化、經濟自主增長。“企業市場運作”,可以説較為客觀地評價了鄂爾多斯現象。在上世紀90年代之初,央企神華集團較早完成了對優質資源的佈局,並以此為基礎,成長為世界最大的煤炭集團。此時,廣袤的鄂爾多斯高原,就像一片空白的大地,可以任由民營資本發揮。
這一波民營資本的黃金時代,肇始於90年代後期,前伊克昭盟盟委書記雲公民提出,讓民營企業坐正席,唱主角。鄂爾多斯較早的完成了國有股的戰略性退出,並全面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
2003年,除了鐵路、熱電、管道等基礎設施産業,鄂爾多斯的本土企業全部民營化,鄂爾多斯集團、伊泰集團、伊東集團、億利集團成為大型的民營集團,他們被稱為開創鄂爾多斯民營經濟先河的四大集團。
伴隨著鄂爾多斯經濟的飛躍,四大集團獲得了爆髮式的增長,並且先後突破了原有的産業,成為多元化發展的集團。其後,民營資本全方位出擊。東方路橋集團,由公路工程局改制而成。民營的萬正集團,則兼併了國營酒廠。一個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群體,迅速崛起,在鄂爾多斯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短短的十年間,四大集團培養了一大批經營人才。這些經營人才獲得了必要的積累後,又先後二次創業,掀起新一輪的創業熱潮。這些企業傢具有熟絡的人脈聯繫,多數企業之間,有著數不清的淵源和親緣。
不過,這些民營企業家群體,卻有著區別於其他地區的特質。以資源型經濟為主的地區,在經濟運作中,政府天然有著巨大的主導權,在資源分配、安全監管等領域,政府官員具有生殺予奪的權力。這使得鄂爾多斯的民營企業,一方面有別於山西和黑龍江等地,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以迅速抓住機遇,填補煤炭市場的機遇;另一方面,這些強大的民營企業,因為脫胎于政府管制並依附於強大的政府,仍與政府保持著千絲萬縷的利益聯結。
這種特殊的政商關係,伴隨著鄂爾多斯崛起的整個歷程。時至今日,鄂爾多斯眾多以能源為主的企業集團,已經擁有了強大的實力,但其投資的區域,仍聚集在鄂爾多斯區域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