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雙11的意義,從光棍節到購物節

  • 發佈時間:2015-11-11 08:30:4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短短的幾年時間,雙11已經成為電商一年一度最重要、最隆重的“節日”,而“剁手黨”們也在這一天摩拳擦掌備戰“雙11”,雙11從人造節日,迅速成為了消費文化中的一場盛宴,不得不讓人感嘆網際網路強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今天,讓我們一起聊聊——

  雙11 ,消費狂歡那些事

  2009年以前,雙11僅僅是個普通的日子。因為數字上由四個1組成,讓人容易聯想到“光棍”,網路上段子再醞釀發酵,於是迅速傳播開來,尤其在年輕人中深入人心。既然是“光棍”,就渴望謀劃著“脫單”,所以“光棍節”這一天也是介紹相親的好日子,見面方式也比較奇特,一人手中拿著一隻筷子作為見面的“暗號”。

  2009年的淘寶商城,也就是現在的天貓嘗試做一個網上促銷的活動。因為11月正好在傳統零售業十一黃金周和聖誕、元旦打折季的之間,也是天氣變化人們添置冬裝的時候,所以當時的廣告文案也大多數把“單身”和買件冬衣溫暖自己聯繫起來,沒想到一下就火了,可以説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行銷創舉。從2009年銷售額單日0.5億元銷售額,到2010年的9.36億元,到2011年33.6億元,雙11實現了直線上升,到2012年實現了191億元的規模。2014年,阿裏係11月11日單日實現銷售額591億元。

  愛恨交織的雙11,是優惠還是敗家

  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都是被商家培養起來的,這一點在網路購物中尤其明顯。平時如滿額包郵、滿額減、滿額贈券等等,都是在誘導消費者消費,不知不覺錢包就空了,“剁手黨”這個詞也是網路購物的衍生文化。雙11現在是每年電商最重要的購物節,圍繞著雙11的各種促銷方式從11月初就開始狂轟濫炸。免費領紅包、優惠券或者直接滿額減,也有預付款到時雙倍抵價格,此外還制定了各種秒殺、搶購攻略,總之眼花繚亂令人目盲,但是它們給人的只有一個感覺:此處有大便宜,趕緊買買買。

  經歷了幾屆雙十一的消費者,也不是隨便能糊弄的,比如頻繁而複雜的價格戰帶來的不信任感,部分商品先提價後打折,最後到手也並沒有多便宜,或者全場商品打折,但一些銷量好的商品顯示缺貨,參加活動的有些是商家為了去庫存化而銷售的過時過季商品。雙11期間的快遞變“慢遞”,對有急需商品需求的消費者來説,反而不便利了。最重要的是,確實很多人在價格優惠的錯覺下屯了很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誰是雙11的贏家

  隨便打開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的網頁,幾乎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類商品都有自己的虛擬商品館,服飾鞋包、護膚彩粧是最重要的戰場,電子産品、白色小家電也緊隨其後,而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細化和分類,有些商品開始站上雙11的舞臺,比如這幾年方興未艾的生鮮農産品

  淘寶上的“匯吃”以休閒零食為主,“淘花源良心農産”以一些粗加工的農産品,如大米、水果、大閘蟹、蜂蜜、鹹鴨蛋等,天貓上的“瞄生鮮”以高檔進口肉類和水果為主。在傳統零售業中,生鮮農産品一般促銷力度不大,因為不方便儲存,大量生鮮電商主要是賺吆喝的發展,而且吆喝的很有趣,有的開始講農人與食材之間的故事,有的賣産品更賣服務,新農哥、鄉土鄉親、本來生活、沱沱工社等品牌,都可以在雙11一爭高下。

  電商平臺肯定是贏家,而小商家在雙11,主要是把握機遇,讓自己的品牌有更多的機會出現在消費者的視界中。

  消費文化的狂歡

  去年,某門戶網站調查,有7成網友參與了雙11的搶購活動,其中4成覺得自己享受到了優惠,三成網友覺得並沒有多實惠,而三成網友表示算不清楚自己是不是撿了便宜。這就是電商的精明之處啊,不能讓你算清楚這折扣、返券和你實際花費的現金之間的賬目。

  網路購物節,當然是在網上開枝散葉,兇猛的段子怎麼會放過這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吐槽點呢?既然電商有搶購攻略,我們也有“防敗家老婆指南”,有技術含量的是黑掉老婆賬戶,有人情味的是其他手段轉移對購物的注意力,簡單粗暴的是斷網、斷電,總之你們淘寶消費,網友們消費淘寶。

  其實大多數雙11購物者並不會太過盲目消費,在這樣一個購物節中感受搶購的氛圍,同時在買到自己喜歡的商品時間快感加倍。在雙11的這一天,來一場消費文化的狂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