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成銀行創新試驗田 建行行長親“挂帥”
- 發佈時間:2015-09-29 07:17:52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田燕
編者按:在先行先試政策鼓勵下,位於上海自貿區的銀行業正在成為中國金融創新的弄潮兒。在政策允許下,銀行業通過一系列的金融産品創新、業務創新、模式創新,在把海外低成本資金引進來、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促進投融資便利化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中國網財經9月29日訊(記者 胡愛善) 9月初,中國網記者走訪了金融改革前沿的上海自貿區,“創新”成為這裡金融機構最常提及的詞彙。記者採訪中發現,作為傳統國有大行之一的建設銀行在上海自貿區眾多金融機構中脫穎而出,其在上海自貿區的創新産品業務量上獨佔同業鰲頭。以自貿區金融創新核心內容的分賬核算FT業務為例,截至8月底,建行本外幣FT貸款餘額是713億,居市場第一,跨境融資發生額已經達到427億,居市場第一。
上海自貿區成為金融創新沃土
自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中國政府推出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給自貿區打造了先行先試的舞臺。2013年12月央行發文金融支援自貿區意見(30條),《意見》明確指出,上海自貿區要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化,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方便區內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降低匯兌成本。2014年5月,央行發佈46號文,金融創新核心內容分賬核算FT業務落地。隨著2015年2月FT境外融資細則的出臺,標誌著上海自貿區進入金改3.0時代。到今年4月份,上海自貿區啟動自由貿易賬戶外幣服務功能。
作為自貿區金融創新核心內容的分賬核算FT業務尤其引人關注。FT賬戶是獨立於傳統賬戶的自貿區創新賬戶體系。FT賬戶有多種優勢,其賬戶內的資金可以自由兌換,企業在開通FT賬戶時可以一次申請實現多幣種開通。企業可以利用境內外兩個匯率市場尋得最佳匯率。同時,有海外業務的企業可以通過FT賬戶向銀行申請本外幣貸款,其利率接近境外資金價格。
建行上海分行行長段超良對中國網財經表示,自貿區改革是中國加入WTO後必須經歷的過程。自貿區試驗田的推進,主要著力於改革、開放、創新三點。他強調“自貿區的出發點是基於開放,著眼點是從正面清單到負面清單。自貿區擴區後,負面清單由190項壓縮至130多項,在審批的便利化、監管的開放度上獲得了很好的成效。”
“上海銀監局也提供了新的創新平臺,在沒有現行制度規定的情況下,每家商業銀行就某項單項業務可以提出創新需求,獲得單項的批復。這為商業銀行的創新提供了很好的途徑、很便利的平臺。”段超良説。
“業務的創新與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創新相伴相生。”建行分行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網記者表示,建行上海分行密切跟蹤政策動向、提前客戶儲備、並保持與監管部門的良好溝通。建行的全國首筆資本金意願結匯業務和電氣財務公司分賬核算單元項目被評為自貿區十大創新案例。
在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下,上海自貿區金融業呈現出金融集聚效應明顯、各類金融機構齊全、金融服務主體與功能完善的特點。截至2014年年末,上海自貿區金融類機構總數達4191家,其中投資和資産管理公司2915家,持牌類金融機構116家,類金融機構722家,金融資訊服務公司438家。
與此同時,自貿區內融資租賃産業蓬勃發展。截至2014年年末,原自貿區內融資租賃母體公司326家,SPV項目子公司336家,累計註冊資本1035億元人民幣,其中新設公司475家。銀行與融資租賃公司的創新結合,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
建行如何做到市場第一?
上海自貿區作為銀行創新的實驗田,各家銀行自然把最優秀的人才投入到這一地區,並且在組織構架上也作出相應調整。其中,建設銀行在自貿區組織架構上的完善,保證了其在同業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
建行也把最優秀的人才放到自貿區這塊。自貿區分行行長由上海分行副行長李駿兼任,他本人是自貿區方面的專家。擔任自貿區分行副行長一職的是原上海分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黃向東,兩每人平均具有多年的跨境金融從業經驗。這都體現了自貿區業務在建行的重要地位。
“建行全行上下都高度重視自貿區業務的發展,為此總行成立了一個張建國行長牽頭,總行20多個部門參與的工作小組,由總行國際業務部牽頭,具體推進建行自貿區業務。上海分行成立了以段超良行長為組長的自貿區業務推進小組,由國際業務部牽頭推進具體事項和業務開展。”李駿向中國網介紹。目前上海分行轄屬23家二級行都可以做自貿區業務。
李駿表示,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完善的架構,所以建行的自貿區業務發展才比較快。“基本上所有的自貿區業務,建行都是第一批試點,並在各類業務品種中辦理了多筆首單業務。”
目前,對自貿區業務的評價主要是看FT分賬體系和其他自貿區特色業務。至8月底,建行自貿區存款餘額是272億,市場第一。本外幣FT貸款餘額是713億,市場第一。跨境融資發生額已經達到427億,市場排名第一。
金融創新助力企業發展
“隨著國內企業的發展壯大,國際化是很多企業的選擇,這要求企業必須具有國際化的融資能力,而銀行也需要跟著一起走出去。”建行浦東分行行長齊紅告訴中國網記者,以前是通過“內保內貸”或者是“內保外貸”、三方協議等方式,動員海外的分行來支援中國企業進行海外並購融資。
“但是由於海外分行對這些企業並不夠了解,沒有這些長期提供‘貼身’服務的本土金融機構了解。”齊紅認為,這一融資方式有諸多不便。
直到2015年2月FT境外融資細則的出臺,即上海自貿區進入金改3.0時代,上述不便情況得到大大改變。在進入金改3.0以來,建行在支援企業走出去方面做出了很多創新。
齊紅説,今年,建行利用FT分賬核算單元的境外籌資功能,成功向錦江集團的下屬自貿區平臺發放FT貸款,用於支援該集團海外並購業務,融資成本得到大幅降低。建行這一創舉入選上海市金融辦自貿試驗區創新案例,為其他國企“走出去”提供一個可複製、可推廣的金融服務模版。此外,建行上海分行還為中海集團的境外子公司發放了約2億美元的流動資金貸款,切實支援“走出去”企業的海外運營。
除了支援企業走出去,上海自貿區的FT分賬核算體系為企業打通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建行自貿區分行副行長黃向東説,“通過自貿區FT賬戶設立,進一步便利境外有業務的企業做跨境資金安排。”企業可以FT賬戶內選擇使用境內CNY(境內結售匯)價格和境外CNH(境外結售匯)價格,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
在前期匯率波動比較大的情況下,這兩種價格有1%-1.5%左右的差價,這對一些大型出口企業是非常有益的。
在記者走訪中,發現自貿區內很多企業已經充分在利用自貿區的金融創新政策。其中銀行扮演了“科普者”的角色,自貿區成立以來,建行多次對區內企業進行金融創新産品使用方面的培訓。
葛洲壩集團融資租賃公司總經理謝瑋對中國網表示,葛洲壩融資租賃公司作為葛洲壩集團在自貿區的窗口單位,其設立是為了打通境內境外,盤活集團資産。
“葛洲壩作為一個跨國企業,它有相當的業務量是海外工程。我們就是要境內境外兩個市場聯動,本幣、外幣各個幣種,哪個幣種匯率利率對我們有利,我們就擇機選擇借用哪的資金” 謝瑋舉例説,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元對人民幣看漲,恰逢人民幣幾次降息,公司大量採用FTU賬戶下的人民幣貸款用於葛洲壩集團內部生産所需。“這些貸款是會比區外利率更便宜一些。”
上海暢聯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網記者表示,去年1月該公司通過建行進行的人民幣跨境借款,年利率不到5個百分點,相對於當時國內1年期貸款的6個點利率,節約了20%的資金成本。他説“開通FT賬戶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資金撮合市場,給企業帶來很多的機會。”
對於自貿區未來的發展,銀行從業者充滿著期待,認為創新將為銀行業務提供更大的空間和市場。“對於自貿區業務的未來發展,我們也有一些思考,比如個人自貿區資産的配置,資本項下的自由兌換等。總體來看,這些發展方向是正確的,但是條件是否成熟需要再斟酌,可能節奏上會比較慢,這些對銀行未來的自貿區業務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李駿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