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投資眼 > 正文

字號:  

16隻銀行股集體跑輸大盤 機構稱迎最佳進場時機

  • 發佈時間:2015-05-24 08:16:51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劉小菲  責任編輯:陳娟娟

  中國網財經5月24日訊(記者 劉小菲) 儘管利好消息不斷,但A股市場上的銀行股始終低迷。Wind數據顯示,自年初以來大盤上漲了43.99%,但銀行板塊的漲幅僅7.34%,成為兩市漲幅最小的板塊。值得注意的是,板塊內的16隻個股全軍覆沒,即便表現最為優異的平安銀行,累積漲幅也僅為24.31%,南京銀行北京銀行則以23.07%和23.07%的漲幅分別居榜眼和探花的位置,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建設銀行更是很不幸的跑出了負收益。

  不過,國泰君安在5月份的研報中稱,真正的牛市,銀行股一定不會缺席。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等風險的不斷釋放,利好多業績優的銀行板塊有望奮起直追。在此基礎上,國泰君安看高2015年該板塊的市凈率至1.8倍,對比目前行情還有50%的上漲空間。目前正是全年佈局銀行股的最佳時點。

  負面壓制因素逐漸被消化

  市場普遍將利率市場化和地方債危機看做是壓制銀行股表現的主要因素,目前這兩大負面因素的影響正在被消化。

  據了解,自2013年7月20日起,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全面放開,有分析稱這將大大壓縮作為國內銀行主要盈利手段的利差,對多數銀行來説屬於利空。不過隨著央行連續提高存款利率上限,業內人士表示利率市場化已經接近尾聲。統計顯示,去年11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擴展為基準利率的1.2倍,而今年3月和5月這一數據則攀升至1.3和1.5倍,年內有可能完全打開浮動區間,完成利率市場化最後一躍。與此同時,5月18日國務院在《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中明確稱,要適時推出大額可轉讓存單,屆時銀行負債市場化部分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

  地方債置換規模的擴大,降低了銀行壞賬風險。財政部在3月份表示,1萬億地方債置換已獲批准,該額度佔2015年到期政府債務的53.8%。據相關部門統計,在所有的債務餘額中,銀行貸款佔比超過七成。2014年年報顯示,16家上市銀行去年實現凈利潤1.25萬億,但不良貸款餘額合計則接近6700億元,有超過八成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高於1%,可見不良貸款已經成為限制銀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招商證券表示,萬億地方債置換有效降低了銀行的壞賬率,對銀行來形成了直接利好。

  在以上兩大利空的影響下,銀行股自年初以來一直萎靡不振。據wind統計,這將近半年的時間該板塊上漲了7.34%,當仁不讓的成為兩市表現最差的板塊,漲幅比排名倒數第二的非銀金融少了三十多個百分點,不少高位買入的投資者“叫苦連天”。

  多重利好紛至遝來

  在負面因素的逐步消除的背景下,銀行業的眾多利好紛至遝來。首先是降準頻率和力度持續加大。中國網財經注意到,央行年內已經進行了兩次降準,合計150個基點,釋放流動性接近2萬億。分析認為,這不僅能夠增加銀行的信貸規模,同時也會促使銀增加高收益資産的配置比率,中信建投認為這將為銀行的凈利潤帶來2%提升空間。同時,降準降低了社會平均融資成本率,減輕了市場對銀行資産品質的擔憂,銀行股的估值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新增5000億元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規模。方正證券認為,此舉有利於優化銀行信貸結構,利好銀行股。一季報顯示,16家上市銀行的表內貸款供給57.13萬億,資産證券化通過信貸出表轉移了風險,不良貸款的壓力明顯減輕;其次,它將有利於銀行優化信貸結構,打開銀行騰出信貸額度支援實體經濟的空間;另外,銀行在資産證券化的過程中也充當了貸款管理機構和資金保管機構等角色,中間業務收入有望大大增加。

  另外,銀監會在最新一期《年報》明確指出,今年將推進銀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寬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招商銀行在4月份推出的募集不超過60億元的員工持股計劃,成為招行混改正式起步的標誌。此外,銀監會還在《年報》中表示將探索部分業務板塊和條線子公司制改革,加上目前金融混業經營趨勢確立,銀行有望獲得券商等牌照的利好消息,業內普遍認為銀行股的估值體系有望被重塑,從而帶來資産的重估。

  大牛市中破凈 估值股價雙低業績卻高增長

  隨著A股牛市行情的演繹,多數板塊的市盈率和市凈率都極速攀升,而銀行股的這一指標卻始終在歷史低位徘徊。以5月22日收盤數據為基準,兩市有10大板塊的動態市盈率在100倍以上,而銀行板塊僅為7.50倍,個股中除平安銀行超過了10倍(10.34倍)之外,其他15隻股的動態市盈率均低於10倍,其中農業銀行僅為5.69倍;市凈率方面,當日有4個板塊的市凈率超10倍,而銀行板塊僅為1.18倍,其中交通銀行最低為1.04倍,最高的寧波銀行業只有1.75倍。不過,中國網財經還注意到,在5月7日和18日,交通銀行兩度收盤跌破6.60元的每股凈資産,久違的破凈股再現銀行板塊江湖。

  股價方面,銀行板塊仍然是滬深兩市“白菜股”的集中營。Wind數據顯示,5月22日盤後兩市共有177隻個股股價低於10元,其中銀行股佔了7隻,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的股價則在5元以下。

  與估值股價處在“洼地”不同的是,銀行股的業績卻強勁。一季報顯示,16家上市銀行前三個月合計實現凈利潤3543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工商銀行穩坐“最賺錢銀行”的寶座,凈利潤743億,同比漲幅為1.39。南京銀行成長能力最強,以24.9%的同比漲幅遙遙領先,寧波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的凈利同比漲幅也在10%以上。

  機構稱銀行股迎最佳佈局時點 有50%上漲空間

  國海證券研報認為,在“寬鬆+改革”支撐的牛市行情中,銀行股低估值的優勢將逐漸凸顯。此外,作為上證50指數第一大權重行業,上證50股指期貨的推出也會為板塊帶來資金流入,板塊未來表現值得期待。

  國泰君安堅持全面看多銀行股,它認為銀行板塊2015年的市凈率有望達到1.8倍,與目前的不足1.2倍相比,有50%的上漲空間,目前是全年中佈局銀行股的最佳時點。

  廣發證券認為,隨著國企改革和結構調整的推進,銀行股將會顯示出獨特的投資價值,同時該板塊安全邊際高,多重利好共振提升估值水準,後期堅定看好銀行股的表現。同時建議投資者加大對銀行股的配置,首推興業銀行,重點關注浦發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而國海證券則建議關注“一帶一路”政策重要載體的中國銀行,以及銀行業混改先鋒招商銀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