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雙11”防騙指南:團夥冒充客服售假騙上百人

  • 發佈時間:2015-11-10 07:36:24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網購騙局

  網購騙局

  雇人冒充電商平臺客服人員、購買網購客戶個人資訊……關某以促銷名義,低價推銷“正品化粧品”,共有129人信以為真受騙。近日,關某因涉嫌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詐騙罪被房山檢察院提起公訴。

  “雙11購物狂歡節”臨近,記者通過採訪檢察機關,結合一些近期發生的案例,對消費者進行網購消費提醒,一線辦案檢察官對消費者如何維權的問題支招獻策。

  □案例一

  冒充客服致電售假騙上百人

  男子關某雇7名話務員,冒充唯品會等公司客服,撥打在網上購買到的電話號碼,以促銷為由推銷假冒名牌化粧品,騙取129名被害人20萬餘元。一名話務員在發現有問題後辭職並報警。近日,房山檢察院以涉嫌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詐騙罪對關某提起公訴。

  現年35歲的四川籍男子關某,來京後無業,無所事事的他聽説有人靠網上購買客戶資料,電話推銷保健品獲利,於是決定效倣。

  2014年1月,關某在房山區租了一間辦公室,利用從網上非法購得的客戶資訊,通過招聘方式雇傭董某等7人擔任話務員,冒充唯品會等電商平臺客服撥打電話,稱該公司搞促銷,原價1280元的歐萊雅化粧品5件套,現價只要人民幣498元或500元,並贈送價值人民幣500元的電話充值卡。

  在騙取受害人的信任後,關某聯繫QQ上認識的女子蕭某,由其提供假冒歐萊雅化粧品,通過快遞以貨到付款的方式,寄給受害人。交易完成後,自己與蕭某四六分成。案發後,警方未找到蕭姓女子。

  2014年11月底,女子唐某應聘成為話務員。唐某很快發現問題,在工作的第7天辭職並報警。

  警方介入調查後發現,很多受害者表示,購得的商品從包裝上難辨真偽,用過一段時間後,才發現效果不好。

  截至案發時,關某共向129名受害人騙取20萬餘元。除去房租、話務員工資等,關某共獲利6萬餘元。

  據關某供述,他通過一個QQ群,以0.3元至0.5元每條的價格,陸續購買2.5萬條網購客戶資料。此外,他還在網上購買了名為“話術”的文字培訓材料,該材料以格式化的語言,傳授客服打電話的技巧,以及遇到什麼問題該如何回答,如何贏得對方的信任等。

  今年11月2日,房山檢察院以涉嫌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詐騙罪對關某提起公訴。

  >>檢察官説法

  登錄官網確認收貨之前甄別

  承辦此案的檢察官表示,此類詐騙案以新興網購平臺形成的影響力為掩護,利用了女性消費者的愛美心理,依靠虛假的優惠措施吸引被害人上當受騙。

  檢察官提示,對於價格差距明顯過大的商品資訊要注意甄別,可以登錄官方網站進行查詢和確認。在網購收到貨物時,一定仔細甄別,確認是正品後再簽收並付款。同時,一定要提防陌生電話,謹防被騙。

  □案例二

  “刷單”換信譽商家伺機售假

  王某和劉某通過“刷單”提高網店信譽,伺機銷售假化粧品。近日,王某、劉某因涉嫌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被昌平檢察院批准逮捕。

  據了解,嫌疑人王某和劉某曾在同一單位工作。劉某辭職後,于2012年5月開始在某知名電商平臺上經營網店,銷售化粧品。2013年12月,王某辭職與劉某合作。兩人在昌平區承租房屋,先後註冊多家網店,並招聘5名客服人員。經查,這幾家網店均銷售劉某購進的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

  據劉某交代,最初,他們從網上購買化粧品正品進行銷售。為增加利潤,他們從微信上聯繫購進假冒名牌化粧品進行銷售。

  王某稱,他們剛開始經營網店時銷量不是很好。後來通過“刷單”提高信譽度。客服人員證實,在銷售記錄中,“刷單”佔到70%。

  據了解,所謂的“刷單”是指模擬真實的網購流程,進行拍下、發貨、收貨、評價等,但實際上並沒有貨品被賣出。王某稱,有人利用QQ群從事刷單生意,店主只要將需求發在該QQ群,就會有人主動聯繫你“有償”幫助刷單。客服在回答顧客提出的“是否正品、為何價格偏低”等問題時,一般會以“我們是會員,拿貨是會員價”“我們是廠家直銷”等進行回復。對於一些顧客質疑為何到手的産品與正品不一樣時,客服一般回答“因為産品的批次存在不同”。

  劉某説,他們網店上化粧品的銷售價格會參考網上其他店舖的售價,銷售價格一般比進貨價格高40%左右,而銷售的假冒品牌和正品價格至少差一倍多。

  今年8月14日,王某、劉某被查獲,警方當場起獲價值80萬餘元的假冒化粧品。目前,兩人因涉嫌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被昌平檢察院批准逮捕。

  >>檢察官説法

  看好賣家執照勿輕信低價貨

  承辦此案的檢察官説,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對於評價和銷量不可盲目相信,應選擇有資質、有銷售授權和營業執照的店舖進行購買,對於銷售價格明顯低於專櫃價格的産品,應該保持謹慎。

  檢察官説,萬一購買到假貨,應保管好快遞單和聊天記錄等,及時投訴、報警。此外,還建議電商對賣家的身份、進貨渠道等進行核實,以提前把關,防止消費者被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