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五上市險企去年增員70萬人 高收入行銷員並不多

  • 發佈時間:2016-03-31 06:10:4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蘇向杲  責任編輯:郭偉瑩

  離開保險圈的董亮,目前和同學在某網上商城開網店,他説“雖然網店不大,但收入比以前高了好幾倍,心裏很踏實”。

  有離開的自然也有進入的。《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顯示,目前共有5家在滬港上市的保險公司披露了行銷員(代理人)增長情況。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年末,包括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保在內的5家險企,共有壽險行銷員超273.17萬人,較2014年新增逾69.76萬人,同比增長超34.29%。

  增量容易提質難。儘管行銷員的數量有了大幅度增長,但行銷員隊伍的整體産能依然處於較低水準,每人平均産能增長的道路依然很漫長。如中國平安的代理人個險新保單件數每人平均每月僅為1.2件;新華保險的行銷員活動率為48%。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來,上市險企紛紛加大渠道調整力度,擴大行銷員隊伍,壓縮銀保渠道,優化渠道保費結構。渠道調整的結果是,上市險企個險保費普遍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長期期交業務也出現大增。

  同比增長超34.29%

  隨著保險代理人資格考試的取消、上市險企個險策略的改變,以及保險産品競爭力的提升等多因素的合力,使得去年上市險企個險行銷員隊伍同比增長34.29%,同比暴增近70萬人。

  從各險企的增速來看,中國人壽去年個險行銷員達97.9萬人,較2014年底增長31.7%;中國平安代理人數量近87萬人,同比增長38%;中國太保行銷員月均人力(月均人力低於行銷員總數)達到48.2萬人,同比提升40.1%;新華保險個險代理人渠道隊伍規模達到25.9萬人,同比增長47.6%;中國人保行銷員數量為14.17萬人,同比增長54.7%。

  行銷員隊伍的增長,使上市險企個險渠道保費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十年期及以上長期期交保費增長出現快速增長,保費結構更趨優化,內含價值增加。

  中國人壽總裁林岱仁在國壽去年的業績發佈會上表示,中國人壽個險渠道總保費同比增長10.0%,首年期交保費同比增長39.2%,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保費的比重為98.97%,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同比增長24.5%,五年期及以上和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期交保費的比重分別為90.50%和61.15%。

  同樣,中國平安在年報中提到,個人壽險業務規模保費由2014年的2253.64億元增加19.4%至2015年的2691.07億元。其中,個人壽險新業務規模保費由2014年的533.08億元增加50.9%至2015年的804.56億元,主要原因是産品結構優化,個人壽險代理人數量增長及每人平均産能提升。

  中國太保在年報中也提到,個人業務的新業務價值114.97億元,同比增長42.5%,佔比達到95.6%,同比提升3.2個百分點;實現保費收入913.39億元,在總保費中佔比達到84.1%。其中,個險新保業務收入278.64億元,同比增長61.2%,在總新保業務中的佔比達76.0%。

  行銷員的增長對新華保險保費貢獻也進一步增大。其年報顯示,2015年新華保險行銷員渠道保費貢獻佔比為45.9%。保險行銷員渠道全年保險業務收入513.54億元,較上年增長8.6%。其中,首年保費收入125.41億元,較上年增長36.7%。行銷員渠道全年實現首年期交保費收入99.08億元,同比增長36.5%,佔保險行銷員渠道首年保費收入的79.0%;其中交費期為十年期及以上期交産品保費收入88.38億元,同比增長44.0%,佔保險行銷員渠道首年保費收入的70.5%,較上年提升4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行銷員數量增長,上市險企的佣金支出也出現較快增速。如中國平安保險業務佣金支出(主要是支付給本公司的銷售代理人)由2014年的227.97億元增加52.8%至2015年的348.23億元。中國人壽手續費及佣金支出同比增長31.0%,主要原因是公司業務增長及業務結構優化,期交首年業務佣金支出增加。

  月均新單不足2件

  個險行銷員的大增不僅促進保費增長,也推動了業務結構的優化,但數量暴增後,月均新單數量、活動率等體現産能的指標是否也有大幅的提升?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顯示,目前上市險企的産能均有所提升,但整體産能依然處於較低水準,上市險企保險行銷員“增量提質”的路還有很長要走。

  從專注個險的中國平安來看,其個險渠道規模保費佔比在2014年、2015年均超過90%,在代理人産能方面,公司代理人首年規模保費雖然出現較大增長(由每人平均每月的6244元增至7236元),但代理人個險新保單件數僅為每人平均每月1.2件,只比2014年的1.1件增加0.1件。

  同樣,新華保險個險代理人渠道隊伍規模達到25.9萬人,但個險代理人渠道月均有效人力僅為9.4萬人(有效人力為月度內出單有效新契約件數在一件以上(含一件)且保障期在一年以上的行銷業務員人數),也就是説,超過一半的代理人月均沒有出單。同時,其月均績優人力(績優人力為月度內出單有效新契約件數在一件以上(含一件)且保障期在一年以上、首年佣金在2000元以上(含)的行銷業務員人數)為4.6萬人。

  事實上,上市險企也注意到了行銷員的産能問題,並開始採取措施。

  如中國人壽董事長楊明生在今年業績發佈上表示,從個險隊伍突破,“擴量、提質”必須先增量再提質,量的提升帶來規模效應,在量提升的前提下,同時加強培訓提質。

  中國太保提到,公司個人業務堅持人力健康發展和産能持續提升,在人力增募方面加強選才導向,不斷優化行銷團隊考核機制,牽引團隊持續留存,健康人力和績優人力佔比持續提升,通過績優推動,以及加強行銷員基礎管理、培訓工作等舉措,全面提升銷售能力,新華保險表示,2015年公司行銷員渠道強化隊伍建設,深化“健康人海”轉型,通過《個人業務保險行銷員管理基本辦法(2014版)》引導,不斷完善培訓體系助推隊伍發展,在隊伍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優化隊伍結構,提升隊伍産能。

  月入1萬元以上者寥寥

  作為非內勤人員的壽險行銷員隊伍,較低的行業平均産能必然影響薪酬。去年年底保險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保險行銷員已經突破500萬人,這個龐大群體的生存狀態是怎麼樣的?《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兩位壽險行銷員,雖是個案,但窺一斑或可知全豹。

  董亮2013年畢業于東北的一家985院校的哲學系,畢業後考研失敗,成為了保險大軍中一員。在接下來的幾年中,輾轉供職于3家保險公司,既有外資保險公司,也有中資上市公司,直到今年1月份徹底離開保險圈。

  對於比較敏感的收入問題,董亮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剛畢業的那一年有幾個月交不起房租,過年回家的時候甚至路費也是從同學那裏借來的。當時能出一單保險,會感覺很興奮。那時候總想著堅持一段時間會好過些,最後撐不下去了,才跳槽到第二家保險公司,自己離職以前有好多人已經走掉了。”

  第二家公司是一件中外合資保險公司,“雖然當時入職的時候,人事説有一定工作經驗會有相應的薪酬加成,但去了之後發現考核模式差不多,工資變化不大,於是在2014年年底離職了。”

  董亮去的第三家公司是一家上市保險公司在西安的分公司,最後由於“沒有出單,幹不下去了”而離開了。總結在當保險行銷員的這幾年,董亮表示,“保險銷售不僅僅需要公司所説那種幹勁,更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源,對一個沒有過多社會資源的行銷員,離開或許是必然。”

  對於保險公司及部分媒體報道的“行銷員收入可達百萬元”這一現象,他表示,那些月收入過百萬元保險銷售員多數是公司的管理層。對行銷員來説,只有管理的團隊越大,增員數量越多,津貼和收入才會越高。

  離開保險圈後的董亮,目前和同學在某網上商城開網店,他説“雖然網店不大,但收入比以前高了好幾倍,心裏很踏實”。

  《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另一位保險行銷員叫李華,記者曾與他長期保持聯繫,他目前也已離開保險行銷員隊伍,加入一家廣告公司。李華曾供職于一家“很火”的中資保險公司,他曾告訴記者“雖然公司天天舉牌,但自己發的工資真的很少”。他總結道,“要做好保險行銷員,需要擁有良好的心態、過人的毅力、強大的談吐表達能力,以及豐富的人脈關係,但有了這些品質,在其他行業也可以出類撥萃。”

  根據李華的觀察,雖然保險行銷員賣保險,但另人尷尬的是,行銷員中有大部分人買不起保險,“自己離職前曾刷爆信用卡,公司只有兩成左右的行銷員只能保障基本的生活水準,極少數行銷員月工資能達到1萬元以上。”

  事實上,中國保險協會去年公佈的《保險行銷員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在人身保險行銷員收入方面,2013年月均收入在1333元以下的佔比63.1%,月均收入在1333元-3500元的佔比18%,月均收入在3500-7339元的佔比11.2%。在財險行銷員收入方面,月均收入在1333元以下的佔比45.2%,月均收入在1333-3500元的佔比27.5%,月均收入在3500-7339元的佔比13.7%。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