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網上互助保障的無牌尷尬 新模式牌照放行路漫漫

  • 發佈時間:2016-04-13 08:55:52  來源:新華網  作者:陳婷婷  責任編輯:郭偉瑩

  儘管保險業都在探索創新經營,並鼓勵發展互助(相互)保險,然而牌照發放一直未開閘。於是,一些社會資本迫不及待打起了擦邊球,接連推出網上互助保障服務計劃。然而,這一互幫互助的方式卻被監管層內部認為涉嫌非法經營保險業務,其中“夸克聯盟”率先中槍。一時間,互助保障服務何去何從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

  儘管保險業都在探索創新經營,並鼓勵發展互助(相互)保險,然而牌照發放一直未開閘。於是,一些社會資本迫不及待打起了擦邊球,接連推出網上互助保障服務計劃。然而,這一互幫互助的方式卻被監管層內部認為涉嫌非法經營保險業務,其中“夸克聯盟”率先中槍。一時間,互助保障服務何去何從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

  探尋新模式 牌照放行路漫漫

  由於市場條件不完善以及政策空白,互助保險在國內發展較為緩慢。目前,國內僅有一家相互保險公司,即 2005年成立的陽光農業互助保險,由於受到地域、業務範圍限制,這種模式一直沒有得以推廣。

  不過,兩年前新“國十條”釋放出了信號,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這一經營模式隨即引起了社會資本的關注,直到2015年初,保監會發佈《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市場才認為互助保險真正迎來拐點。

  所謂互助保險,是指投保人以互相幫助、共攤風險為目的,為自己辦理保險而合作成立的法人組織,主要是為社會公眾提供風險保障,而不是提供高額投資回報。

  平安證券分析師繳文超表示,股份制保險公司往往糾結于降低保費和提高公司收益兩難選擇中。對於相互保險公司而言,能用較低廉的價格為會員提供保障,會員既是保單持有人又是公司股東,公司的盈利為全部保單持有人所有,這使該類機構更專注于風險管理,同時還可減少逆選擇風險,降低銷售成本。

  事實上,互助保險是當今世界保險市場上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擁有約四成的全球市場份額。國內自政策開閘以來,在排隊等待牌照的險企中,便有多家互助保險公司的身影,如信美相互人壽、眾惠財産相互保險總社、匯友建工相互保險、中海達財産相互保險、眾康互助保險和萬誠相互人壽等。而這些正在申請的互助保險機構不乏借助網際網路徵集會員、發展業務。

  不過,對於互助保險牌照放閘,卻並沒有那麼快。截至目前,監管層未放行任何一家互助保險機構的籌備。

  蠢蠢欲動 互助保障計劃搶跑

  儘管監管層對互助保險牌照未鬆口,但是有關“類保險”的互助保障服務計劃卻接二連三冒出來,e互助、壁虎保險、互助家、夸克聯盟等互助組織相繼成立。“監管層鼓勵創新形態的出現,但對於劍走偏鋒的創新,監管層一直高度關注。”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指出。

  目前來看,擬籌建的“類保險”互助服務計劃運作方式分為線上和線下,如天津南開大學公能相互保險主要以線下校友為徵集對象,而e互助和抗癌公社等主要從線上尋找加盟者。

  這類組織目前的運作模式是註冊成為會員後,無需繳納費用或只需繳納較少的、象徵性的會費,當會員患有特定的疾病並確認後,由其他成員眾籌不超過一定額度的資金助其治病。

  借助網際網路,在降低經營成本、滿足客戶需求、提高客戶黏性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為保險業在渠道創新、産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提供了強大動力支援。但保監會財險部撰文指出,實踐中也有一些網際網路公司脫離保險監管,涉嫌非法經營保險業務,對消費者利益保護和市場秩序維護帶來隱患。

  微信公眾號“保保集微服務”3月22日發佈了“夸克駕車風險互助計劃”,宣佈消費者支付9元初始加入費用即可成為會員。若會員駕駛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在交強險和三責險賠付後,超額部分可享受最高80萬元車損和人傷保障額度。這一看似為會員提供額外保障服務的互助項目,卻被保監會盯上了。

  保監會財險部認為,“夸克駕車風險互助計劃”項目以“會員費”名義向社會公眾收取費用,承諾出險時對超出商業車險限額部分區分人傷和車損分別給予賠付30萬元和50萬元賠付,其承保、理賠活動基本符合商業保險特徵,而運營“夸克聯盟”、“保保集”的上海卓保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不具備保險業務經營資格,所以,該公司涉嫌非法經營商業保險業務。

  此互助非彼互助 涉嫌非法集資混淆概念

  事實上,早在2012年保監會下發《關於涉嫌非法經營保險業務問題的復函》中便指出,“實踐中,符合商業保險特徵,以保險費以外名義向社會公眾收取費用,承諾履行的義務中含有保險金賠償、給付責任或者其他類似風險保障責任的活動,可考慮認定為非法經營商業保險業務行為。是否認定,應結合案件具體情況予以明確”。

  依據監管部門來看,目前市場上出現眾多的互助計劃並非監管層所劃定的互助組織,但由於其收費、開戶等所有經營行為脫離金融保險監管,難以保證不被挪作他用。如果存在非法集資或其他詐騙行為,消費者利益將受到極大侵害。

  為此,去年保監會曾兩次下發風險提示,指出一些以“××互助”、“××聯盟”等為名的非保險機構基於網路平臺推出多種與相互保險形式類似的“互助計劃”,部分“互助計劃”借助保險名義進行宣傳,極易造成保險消費者將其與保險産品混淆。

  同時,保監會消保局也表示,大多數“互助計劃”只是簡單收取小額捐助費用,與保險産品存在本質差異,主要體現社會公益性質;相互保險則通過精算進行風險定價和費率厘定,遵循保險經營的等價有償原理,財務穩定性具有充分保障。

  事實上,上述《試行辦法》也為相互保險組織的成立條件、資金運作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包括一般相互保險組織和專業性、區域性相互保險組織等組織形式。對一般相互保險組織要求需要滿足不低於1億元初始運營資金、不低於500個初始會員等條件。

  但相較于其他互助平臺不預收費用、事後分攤機制,並尋找公益基金組織管理會員剩餘資金等,保監會指出,保保集無保險經營及保險仲介資質,其10余名工作人員均為IT及網際網路從業背景。“夸克聯盟”在開展車險業務前,還吸納其他會員費,會員費在該公司內部形成資金池,規模應在400萬元以上。

  監管真空猶存 互助保障藏風險隱患

  不過,上述互助組織並非保險機構,因此並不在保險監管部門的管轄範圍內,因此保監會曾連接發佈風險提醒。如何規範此類組織的經營備受關注。

  “借助於網際網路的形式可以拓寬發展空間,但新風險也隨之而來。”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理事庹國柱提醒,有些發起者可能一開始動機就不純,以相互保險名義騙取公眾錢款,擾亂正常金融秩序。對相互保險的資金運用,監管層未來會出臺更明確的投資範圍和比例規定。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數擬成立的互助保險組織都在積極招募會員,而監管對此並沒有明確的條件限定。有保險公司高管擔憂,部分消費者誤以為互助平臺是保險機構,一旦網際網路公司服務不到位或卷款跑路,又可能引發如P2P一樣的群體事件。

  北京中高盛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濱表示,非保險公司的市場主體經營保險的行為是法律予以禁止的,這些沒有納入監管的商業行為對消費者而言,所繳費用是否能安全,發生事故後是否能及時理賠,都是風險。網路互助計劃體現了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在保險領域的商業衝動。

  有保險專家指出,類似互助平臺想開展保險業務,可以選擇與傳統保險公司合作。李濱也認為,這種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保險經營,由於成本降低而形成的競爭優勢必然會受到傳統保險公司的阻礙,如何突破阻礙,需要監管部門的創新監管,以規範互助保障業務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