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控股銀行野心未滿 人保集團金融全牌照尚缺兩席

  • 發佈時間:2016-01-05 09:34:20  來源:東方網  作者:李致鴻  責任編輯:郭偉瑩

  在華夏銀行完成股權轉讓後,人保集團將成為興業銀行和華夏銀行的“雙二當家”。一位接近人保集團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種局面應該不會長期存在,雖然實現控股較為困難,但人保集團仍希望成為至少其中一家的第一大股東。”

  正在努力“攻城拔寨”的保險公司,絕非僅有晚輩後生。

  2015年12月28日,華夏銀行發佈公告稱,人保財險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獲得華夏銀行19.99%股權,股權轉讓價格為230億元至257億元。交易完成後,人保即將躋身華夏銀行第二大股東。除此之外,人保財險和人保壽險共持有興業銀行13.15%股權,合併後亦是其第二大股東。

  但知情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人保集團希望看到的並非“雙二當家”的身份,並有進一步提升話語權的願望。當然,這並非易事。人保集團在與興業銀行第一股東“福建係”的溝通中未獲妥協。同時,人保財險表示在未來12個月內不存在繼續增持華夏銀行的計劃。

  不過,意欲謀求金融全牌照的人保集團,恐怕不會輕言放棄。

  在2015年的中期業績説明會上,人保集團相關負責人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人保集團旗下人保資産已向保監會遞交了公募基金牌照申請材料,內部將以事業部的形式進行試點。而2016年,將是人保資産公募基金事業部正式運作的第一年。

  目前,在銀行、信託、保險、基金、證券、期貨、租賃7張金融牌照中,人保集團僅在證券和期貨領域未有直接涉足。

  謀求興業或華夏第一大股東

  此次向人保財險轉讓華夏銀行股份的德意志銀行在2015年10月發佈公告稱,將減記所持華夏銀行19.99%股權,並稱“這部分股權已經不再被認為有戰略意義”。

  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5月,德意志銀行入股華夏銀行。2008年10月和2011年4月,德意志銀行兩次增持華夏銀行,所持股權最終達到19.99%。

  據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人保財險和國壽集團均對德意志銀行出讓的高達19.99%的華夏銀行股權較為感興趣,但最終人保財險“抱得美人歸”。

  對此結果,一位知情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稱,“價格仍是主要原因。”根據華夏銀行此次發佈的公告,本次權益變動總轉讓價款最高不超過人民幣257億元,最低不低於人民幣230億元。由此計算,交易的單價為10.77元/股至12.03元/股。截至公告日(12月28日)收盤,華夏銀行收于11.44元/股。

  在華夏銀行完成股權轉讓後,人保集團將成為興業銀行和華夏銀行的“雙二當家”。一位接近人保集團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種局面應該不會長期存在,雖然實現控股較為困難,但人保集團仍希望成為至少其中一家的第一大股東。”

  興業銀行2015年三季報顯示,在其前十大股東中,人保財險通過傳統——普通保險産品和傳統——收益組合分別持有興業銀行9.48億股和2.81億股,各佔總股本比4.98%和1.47%,分列第二大股東和第九大股東;人保壽險以分紅——個險分紅和萬能——個險分紅分別持有興業銀行8.02億股和4.74億股,各佔總股本的4.21%和2.49%。人保財險和人保壽險合計持有興業銀行13.15%股權,與第一大股東福建省財政廳持有的17.86%股權相差並不多。

  而人保財險如果順利持有華夏銀行19.99%股權,則與第一大股東首鋼總公司所持20.28%股權相差無幾。

  一位上市保險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銀行牌照是保險公司“南征北戰”中的重要目標,自己所在的公司自年初起便在與多家銀行接洽。“保險公司收購銀行牌照是一種趨勢,此前銀行也曾收購保險牌照。銀行盈利能力強,而保險公司銷售和投資能力強,彼此的結合有利於金融混業發展。不論其他,單就銀保渠道便是一大誘惑。”

  目前,除平安集團擁有平安銀行、安邦保險控股成都農商行併入主民生銀行外,富德生命人壽也已舉牌浦發銀行和重慶銀行。此前,國壽集團控股廣發銀行的傳聞亦頗受關注。

  7大金融牌照尚缺兩張

  種種跡象表明,人保集團正在完善其持有的金融牌照,並不斷擴大其版圖的外延。

  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人保資産已于2015年向保監會申請成立的公募基金事業部,該業務將在2016年提上日程。

  人保資産公募基金事業部的銷售體系計劃最初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為重點,逐步拓展到其他城市; 渠道上則計劃以機構為主,渠道為輔,電商、直銷為補充;而在網際網路銷售方面,計劃將主攻一、兩家目前行業最大的網際網路平臺。

  同時,人保集團曾在2015年中期業績説明會上表示,將在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公司、再保險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大病醫保及第三方支付公司等方面尋求新突破。

  人保集團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內部已經成立了相應的籌備組,都在積極運作之中。”

  該人士表示,“在銀行、信託、保險、基金、證券、期貨、租賃,七大金融牌照中,人保集團未直接涉足的僅有證券和期貨兩項。雖然中誠信託旗下有證券和基金牌照,但人保集團未進行實質控制。不過,僅集齊上述7張牌照已經不能滿足於人保集團未來的發展需要。例如,養老金公司、再保險公司等牌照的獲得,將使保險主業更加完善,而在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等方面的探索,才能使傳統金融與網際網路金融相對接。”

  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預計,“人保集團的養老金公司牌照有望在2016年兩會期間獲批。而行業對再保險牌照發放已經開閘,人保集團需要等待的時間也應該不會太長。保監會此前原則上同意人保壽險出資2億元發起設立的寶付通第三方支付公司亦有望進入實質性經營階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