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險企下架三年期內萬能險 或調整業務主打期繳産品

  • 發佈時間:2016-03-22 07: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袁園  責任編輯:郭偉瑩

  近日,曾被多家中小險企視為快速發展利器的中短期萬能險被叫停。

  3月18日,保監會發佈《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産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中短存續期産品進行重新定義,要求險企立即停售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産品,並給予中短存續期産品銷售規模超過限額的公司3個月的整改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的發佈對於以銷售短期理財産品為主的保險公司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企業的産品結構、銷售途徑等都面臨調整。部分險企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已經著手調整業務了,期繳産品或成為下一步主打。

  保監會叫停中短存續期産品

  《通知》顯示,自3月21日起,保險公司不得開發和銷售預期60%以上的保單存續時間不滿一年(不含一年)的中短存續期産品,續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滿3年的中短存續期産品的銷售規模在3年內按照總體限額的90%、70%、50%逐年縮減,3年後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

  此外,《通知》還對五年期以下其他産品也做出了限制。例如,險企應保持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年度保費收入應控制在公司最近季度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産較大者的兩倍以內等。

  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指出,中短存續期不符合壽險發展的方向規律,監管引導公司開發長期儲蓄和保障類的産品,不能和銀行産品設計得類似,市場有需求、公司自身發展也需要,但不利於險企資産配置,這樣的産品很容易造成短錢長投,現金流風險較大。

  “其實中短存續期産品本質上還是保險産品,投資理財是為了更好服務和支援保險保障的提升。”袁序成表示,保險的核心還是姓“保”,保險公司銷售的産品要跟銀行的存款有所區別。

  險企著手調整業務

  數據顯示,2015年短期理財型保險保費在6500億元左右,佔人身險總體規模的27%,有險企佔比甚至超過90%。

  袁序成指出,從人身保險業總體情況看,2015年全行業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凈流入8539億元,年末整體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96%,中短存續期産品風險總體可控。但由於各公司發展策略的不同,經營管理水準的差異,個別公司在發展中短存續期産品時較為激進,存在資産負債不匹配、現金流不足等潛在風險。

  記者梳理髮現,2015年數據反映未能通過風險測試的萬能險和分紅險的投資收入部分(多為萬能險)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2014年全年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3917億元,2015年則上漲至7647億元。

  雖然部分險企的業務結構較為激進,但《通知》發佈後,著手調整業務已成險企的主要任務。華夏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已從3月起調整策略優化結構,重點發展個人行銷、銀保期繳、法人短險等核心價值業務。新華保險等多家企業也表示,今年會重點發展期繳和保障型産品。

  目前,部分險企已有對策,把産品延長至五年。記者發現,三年期以下萬能險産品已經沒有了,一些在售的産品大部分都是5年期、10年期的。

  為了平穩度過整改期,保監會也對以萬能險為主的險企設置了過渡期,如對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産品保費收入高於當年投入資本和凈資産較大者兩倍的險企,自今年1月起給予五年的過渡期。保監會預測,今年中短存續期産品可能回落至5000億~5500億元,整體風險可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