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65%股權作價3億元 平安擬全資控股前海金交所

  • 發佈時間:2015-07-09 09:17:19  來源:東方網  作者:鐘輝  責任編輯:郭偉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前海金交所65%股權的受讓方已確定為中國平安集團。“由於深圳聯交所和深圳産權拍賣公司都是深圳國資委控股的下屬企業,因此涉及國有股份轉讓,為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公開掛牌是必經的流程。”日前,深圳國資委出具《關於深圳前海金融資産交易所股權轉讓事宜的復函》(深國資委函2015259號),批准上述股權轉讓事宜。

  中國平安在金融創新業務和四板市場上的佈局再下一城。

  7月6日,深圳聯合産權交易所(下稱“深圳聯交所”)挂出《深圳前海金融資産交易所有限公司65%股權轉讓公告》,深圳聯交所和深圳産權拍賣公司擬轉讓分別持有深圳前海金融資産交易所(下稱“前海金交所”)64.35%和0.65%的股權。掛牌截止日為2015年7月31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前海金交所65%股權的受讓方已確定為中國平安集團。“由於深圳聯交所和深圳産權拍賣公司都是深圳國資委控股的下屬企業,因此涉及國有股份轉讓,為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公開掛牌是必經的流程。”日前,深圳國資委出具《關於深圳前海金融資産交易所股權轉讓事宜的復函》(深國資委函2015259號),批准上述股權轉讓事宜。

  根據股權轉讓材料,經相關評級機構以2015年4月30日為評估基準日,前海金交所總估值為4.72億,轉讓標的(65%股權)對應評估值為3.07億。該估值已于2015年7月3日獲得深圳市國資委核準備案。中國平安將以3.07億的作價受讓前海金交所65%股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7月8日向平安集團核實上述股權收購事宜,平安集團官方表示“不予置評”。

  據記者了解,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信託作為主發起人已持有前海金交所剩餘35%的股權,本次收購完成後,前海金交所將成為中國平安旗下的全資子公司。

  前海金交所4年估值4.72億

  工商登記資訊顯示,前海金交所于2011年3月29日由深圳聯交所、平安信託、深圳産權拍賣公司在深圳前海發起設立,註冊資本7692.3萬,上述發起人出資比例分別為64.35%、35%和0.65%。本次股權轉讓前,該持股比例一直未發生變化。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前海金交所是國務院2011年“38號文”清理整頓各類交易所後保留的5家金融資産交易所之一,其主要業務有三類。

  一是金融資産交易,主要為金融企業國有産權和金融機構不良資産提供公開交易平臺,包括登記、託管、掛牌等全流程服務;二是金融産品交易,為金融市場金融産品流轉提供第三方非公開交易平臺,代表性業務包括2012年為建行深圳分行提供理財産品收益權轉讓、2014年推出的小貸資産收益權轉讓、2015年推出的商業承兌匯票創新交易業務—“票達通”;三是投資銀行業務,包括融資、重組、並購業務等,如500萬以上的定向融資工具、收益權憑證或應收賬款轉讓融資、小微金融或消費貸款資産證券化等創新業務。

  截至2014年6月末,前海金交所各項業務交易規模為1800億,成交規模373億。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499萬,凈利潤為-386.71萬。

  截至2015年4月30日,前海金交所資産總額為1.28億,負債總額7381.28萬,所有者權益為5373.68億。以本次轉讓4.72億的估值計算,對應的市凈率為8.78倍。

  股權轉讓公告對受讓方也提出了多項要求:受讓方必須是從事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創投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之一的企業法人,註冊資本不低於1億元人民幣;受讓方總部須註冊于深圳市,受讓後三年內不得對外轉讓,且須提出三年發展規劃;受讓方凈資産不低於1億元,負債率不高於70%,且三年凈利潤累計總額不低於3000萬、累計納稅不低於1000萬。位於深圳的平安集團均符合上述條件。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由於平安集團通過平安信託一直持有前海金交所35%的股權,作為戰略投資人,平安集團與前海金交所在創新業務上一直有良性的協同合作效應,前海金交所相關業務甚至與深圳金融資産及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平安集團旗下的創新業務為“一個團隊,兩塊牌子”。

  平安創新業務棋局

  平安集團早期以保險業務為起點,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最終形成保險、銀行、投資等全牌照綜合性金融集團。綜合金融也是市場給平安貼上的標簽,近年來隨著新一輪金融改革和網際網路金融的大潮來臨,平安集團在創新金融業務和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上開始佈局,目前已形成一定的格局。本次全資控股前海金交所也是其完善創新業務舉措的重要一步。

  除了注入網際網路基因,平安集團的創新業務主要以連接要素市場為主。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曾表示,中國平安的創新業務結構主要是圍繞現代科技,打造四個入口,包括交易所、車輛及房屋交易市場、支付業務、醫療健康。

  作為開放式的平臺,交易所的介面既能延伸出無限的想像力,又能在平安原有的綜合金融業務優勢上腳踏實地。以交易所為載體的創新業務模式的核心是“沒有金融牌照,卻能做所有金融牌照的業務”,順應自貿區、深圳前海等行業及區域金融改革和創新的大潮,突破原有金融體系的牌照限制和監管管制,通過第三方交易平臺,把原有金融市場的資産端、資金端等要素重新組合,並引入擔保、增信、登記託管、支付結算等功能,創造新的平臺業務模式。

  平安集團最知名的交易所模式創新業務,非陸金所莫屬。2011年9月成立於上海的陸金所,以網路借貸業務起步,逐漸形成各類金融資産、衍生金融資産交易以及金融産品轉讓的綜合金融交易平臺。4年後,陸金所的估值已達到100億美元。

  此外,平安集團2011年在雲南成立了西雙版納商品交易所(簡稱“平安交易所”),主要為經紀會員、交易商、實體企業提供大宗商品現貨交易服務,包括交易、清算、結算、倉儲物流,以及倉單質押融資、場外清算等服務。

  2014年,平安集團在深圳前海發起設立深圳金融資産及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簡稱“深商所”),主要業務為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及金融資産等金融産品的登記、託管、掛牌、鑒證、轉讓、過戶、結算。2015年,平安在深圳前海再發起設立深圳前海惠普眾籌交易公司(簡稱“平安前海眾籌”),專注網際網路股權眾籌融資業務。

  加上本次全資控股前海金交所,平安集團通過陸金所、平安交易所、深商所、平安前海眾籌等交易所創新金融模式已經在金融債權融資、綜合金融資産交易、大宗商品交易、有色金屬商品交易、網際網路眾籌以及金融資産(産品)轉讓等要素市場完成佈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