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人社部譚中和:養老金大幅貶值縮水一直是心病

  • 發佈時間:2015-07-07 09:17:15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譚中和  責任編輯:郭偉瑩

  【熱點觀察】我國養老金投資重點應是實體經濟

  養老金投資的目的,不僅僅在於追求貨幣記賬額的增加,還要有助於區域經濟發展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研究員 譚中和

  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模式,是我國對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模式的制度創新。經過20多年的改革發展和完善,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功能和作用正在日趨顯現。但基本養老保險結余基金大幅貶值縮水,一直是一塊心病,甚至影響到制度的公平和長期可持續運作。6月29日,人社部和財政部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向社會徵求意見,可以説,基本養老保險結余資金實行市場化投資辦法終於呼之欲出。

  多元化投資增值養老金是國際趨勢

  —新加坡、美國、智利養老金均投資股市

  《社會保險法》規定,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統籌基金現收現付,個人賬戶實賬積累。鋻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差異,事實上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形成了兩種類型:一是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完全由個人繳費形成;二是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由居民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財政補貼構成。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實賬積累。截至2014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5645億元。

  巨大的資金結存,為順利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辦法提供了資金基礎。《辦法》規定了養老基金投資的渠道和資産配置要求,規定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等,規定股票型養老金産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基金資産凈值的30%,如以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結存為基數計算,可用於股票、基金等的投資預計將超過1萬億元。無疑將對我國的金融資本市場産生重要影響。

  綜觀世界各國,無論是完全積累制養老保險基金,還是現收現付制養老保險基金,無論其養老保險基金採取何種管理模式,都在積極推行多元化投資策略,利用市場力量來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

  原先屬於保守型投資的國家,如新加坡中央公積金,投資風格也漸趨開放,中央公積金賬戶由原來的統一購買特殊國債,逐步發展到允許其成員利用全部個人賬戶資金進行市場化投資。

  那些一直進行市場化投資的養老保險基金,如智利的個人賬戶基金,美國的DB、DC型基金,加拿大養老金計劃,美國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等,都在不斷擴大權益類資産的配置比重,還積極嘗試另類投資。部分國家的養老保險基金還積極走出去,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

  這説明,在人口老齡化、很多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放緩、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為了實現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減輕財政支付壓力,提高養老金替代率水準,各國都在積極利用市場的力量,通過多元化投資來獲取更高的投資回報率。

  我國養老金投資重點應是實體經濟

  —養老金投資運營市場化應漸進展開

  然而,實踐表明,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多元化投資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國家的養老保險基金都是從固定收益類産品起步;之後,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以及管理機構駕馭資本市場能力的提高,才逐步增加權益類資産的配置比重。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辦法剛剛明確,相關的具體政策和具體管理辦法的完善也需要時間,與投資運營相關的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之間的磨合需要時間,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和完善也需要時間,投資運營機構應對複雜多變的金融市場的能力提升也需要時間,等等。以上體制、機制、技術、管理等諸多因素的不完善、不健全,決定了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市場化、多元化也必將是漸進展開。

  養老保險基金進行投資運營,無疑對我國資本市場是重大利好。但鋻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特殊性,安全性和適度的流動性,應比收益更加重要。實現養老保險基金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是其重要目標。智利和美國的實踐表明,養老保險基金在推動資本市場發展方面能夠起到積極作用,體現在促進金融市場競爭、監管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等方面。養老保險基金不應坐等資本市場的完善方才進入,而是要融入市場發展的全過程。

  對於我國而言,資本市場確實存在金融産品相對較少、上市公司行為不規範、市場層次結構單一等諸多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什麼長期以來我國養老保險基金嚴格限定在買國債、存銀行。以至於有些學者主張將養老保險基金購買國家發行的特殊國債,既節省成本,又安全。

  但如果仔細分析會發現:第一,目前絕大部分養老保險基金是存銀行,買國債只佔很少一部分。第二,即使存銀行,銀行為減少利息支出,也要求將養老保險基金的長期存款改為一年期存款。第三,國家為控制財政風險,也會控制國債發行數額,國債數量顯然滿足不了養老保險基金龐大的購買需求。因此購買國債具有局限性,養老保險基金還是要進入資本市場,在促進市場發育的過程中實現保值增值。

  另外,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要與地區經濟發展相結合。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只有能夠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才能從經濟發展成果中分享剩餘,才能積累起貨真價實的購買力。

  這方面,國際上的實踐已經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新加坡中央公積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龐大的組屋計劃,基本實現了“居者有其屋”。馬來西亞僱員公積金在私有化運動之後,大力支援私營經濟,通過購買非公債券和直接貸款,促進電站、機場、高速公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直接刺激了經濟的發展。美國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也把對本地的投資放在重要位置。這都表明,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目的,不僅僅在於追求貨幣記賬額的增加,還要有助於區域經濟發展,而後者才是基金保值增值的根源。

  我國資本市場尚待進一步健全和規範,這就決定了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當前的投資重點應是實體經濟,一方面,可以通過貸款、購買國債或購買地方政府債券的方式支援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民生領域,以解放民眾自我積累、自我保障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私募股權投資和積極嘗試參與公司治理,切實幫助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如高新技術行業、生物技術行業等)走向成熟,從而實現高額回報。

  同時,《辦法》規定養老基金限于境內投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國是目前世界上經濟增速較快的國家,大量國外資本都在我國尋找增值機會,而我國正值工業化中期,正是資本需求量最大的時期,國內資本投資市場遠未飽和,還沒有達到大量輸出資本的發展階段。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在國內大有可為,不必捨近求遠。

  投資就有風險。為此,需要建立防範風險的體制和機制。重要措施之一是建立科學的投資運營考核評估、評級制度和資訊披露制度。針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考核評估和評級體系而言,重點是針對不同投資産品和投資運營機構的評估和評級,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建議將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情況納入每年全國“兩會”議程,並向公眾披露相關資訊。群眾為自己未來積攢的養老錢,就必須充分發揮公眾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