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專設“保險集團” 大規模海外收購潛藏風險
- 發佈時間:2015-05-19 11:50:24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孫朋浩
有“中國版伯克希爾”之稱的復星集團海外並購再下一城。
5月初,復星國際在港交所披露的文件顯示,將以18.4億美元的價格買斷美國保險公司Ironshore全部權益。
這只是復星收購海外保險公司的一瞥。近兩年,復星在海外收購多間保險公司,希望複製巴菲特“産業+保險+投資”的業務模式,用保險資金撬動其他産業。
近日,復星國際副董事長兼CEO梁信軍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專訪時,詳解復星收購海外保險公司的邏輯。
梁信軍表示,“這些海外保險資産要符合的一個很重要條件是,與復星業務保持協調,彼此産生協同效益,並對復興的投資和産業佈局要有利。”目前,復星逾1/3的總資産為保險業務。
時代週報記者獨家獲悉,因為保險資産的擴大,今年年初,復星專門針對保險業務成立了一個名為“保險集團”的部門,復星執行董事兼總裁汪群斌擔任該部門的負責人。“原有的建制不能滿足集團業務發展的需要,所以更改了以前的建制。”復星集團辦公室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復星海外收購的保險機構大部分屬於資質或者業績並不理想的保險公司,與巴菲特投資的保險公司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會面臨很多潛在的風險,比如兌付危機、資金鏈斷裂等。”
收購只是最初的步驟,往後的種種風險,對復星的掌舵者來説或許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全球保險版圖
復星與保險的故事還得從2007年説起。那一年,復星初次試水保險業,入股了出現償付危機的永安保險。
在沉寂5年之後,復星2012年開始大動作進入保險業。當年從大地財險挖來蔣明執掌永安,還帶來中層幹部十余人;9月,復星與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合資成立復星保德信人壽,佔股50%;12月,與世界銀行集團旗下公司在香港合資成立鼎睿再保險公司,佔比85%。
至此,復星坐擁三張保險牌照“壽險+財險+再保險”,基本囊括保險主要領域。
之後,復星開始佈局海外保險業務。2014年5月,復星完成在公司20多年曆史上最大一筆收購,即葡萄牙保險集團(包括Fidelidade、Multicare及Cares等三家保險公司)80%股權的收購,並在2015年初股權增持至85%。
8月,又斥資4.64億美元收購特種險公司Ironshore,以及專注于勞工險的美國財險公司MIG。近日,復星國際在港交所披露的文件顯示,將以18.4億美元的價格買斷美國保險公司Ironshore全部權益,並將子公司Mettlesome Investment 2併入Ironshore。
這一系列的海外保險資産收購蘊含了復星“自有”的邏輯。梁信軍向記者解釋道,這些海外保險公司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收購的成本低、管理層穩定、在細分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在某個區域內市場份額處於領先地位等。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些海外保險資産的資金要與復星業務保持協調。“也就是説,這些保險金進來以後如何與復星現有産業産生協同效益。”復星國際CEO助理王晨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成本低是指許多西方保險公司估值十分具有吸引力,僅相當於賬面價值的1倍左右,而相比之下中國保險公司則達到了2.4倍。
沈萌告訴記者,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復星海外收購的保險機構大部分都是屬於資質或者業績並不理想的保險公司,與巴菲特投資的保險公司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作為葡萄牙2011年救助方案的一部分,Caixa被出售給復星,這些資産的吸引力並不大。
梁信軍説,復星之所以收購海外保險公司,是因為遇到了機會。比如Caixa,剛好葡萄牙陷入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接受了歐盟IMF救助條款,必須履行出售國有資産、實行私有化的義務。
“但復星在國內沒有這樣的機會控股保險公司,沒有人願意出售,復星持有新華保險和平安二級市場股份,但不可能控股。”梁信軍談得最多的還是機會。
專設“保險集團”
這些收購的完成,意味著復星3000億元資産裏面,30%-40%的資産是來自於保險。不僅如此,復星在2014年業績説明會上透露的目標是:今年計劃大手筆投資至少24億美元收購歐洲、美國等地的五家保險公司。
近日,復星國際停牌,擬額外發行2億美元的新股,集資額最多增至12億美元。此次募集資金將用於一般公司用途,以及未來潛在的保險並購活動。消息稱,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以及騰訊董事長馬化騰均有參與復星配股。
“這次募資與復星今年繼續在海外收購保險公司有很大的關係。”華泰證券某保險業分析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復星海外並購動作不斷,存在一定的資本金需求。
時代週報記者獨家獲悉,因為保險資産的擴大,今年年初,復星專門針對保險業務成立了一個名為“保險集團”的部門,復星集團總裁汪群斌兼任保險集團總裁,足見復星對保險業務的重視。汪群斌同時還出任復星保德信人壽董事長、鼎睿再保險董事長和復地集團董事長。
復星國際內部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今年年初,成立了一個保險集團建制,一個專門的部門。該部門是在保險資産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成立的,原有的建制不能滿足集團業務發展的需要,所以更改了以前的建制。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以前保險業務分配在多個部門裏,分頭管理。“以前復星有一個金融集團部門,這個部門下面有保險、證券、銀行等業務。保險公司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管,現在單獨拎出來一個部門。”
復星國際品牌部負責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保險業在復星的地位非常重要,成立專門的部門是為了能更好執行保險業務的戰略和規劃,對於保險投資業務起到孵化器的作用。
上述保險業分析師分析稱,保險已成為復星最重要的業務板塊,投資項目的資金基本都來自保險公司,用保險資金撬動其他産業。
另外,復星在歐洲亦有成立專門的辦事處,選擇可供投資或者收購的保險標的。王晨説,在歐洲有成立一些部門、辦事處,比如在裏斯本、倫敦、法國、德國等地方都有辦事處,還專門成立了伊比利亞投資部,負責該地區的投資業務。
複製巴菲特模式
復星一直將發展保險業視為其投資能力對接長期優質資本的絕佳途徑。保險平臺最大的優勢即在於,能源源不斷提供充沛的現金量。
“首先要用自有資金收購第一家保險公司,接下來自有資金再聯合已經收購的保險公司資金,這樣的話有連鎖反應,收購的保險公司越多,可以調動的資金就越多,規模也會很大。”沈萌説。
復星集團的當家人郭廣昌毫不諱言,要在中國用5-10年的時間,複製巴菲特“産業+保險+投資”的業務模式。
梁信軍説,2007年的時候就確定了巴菲特模式,一個典型的用保險資金做投資的公司。復星也對標過很多國際上的大公司,比如美國的通用電氣、香港和記黃埔、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覺得巴菲特模式最適合。
一般理解,所謂巴菲特模式是,以保險集團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為平臺,利用保險業務提供的大量現金流,為巴菲特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投資資本。這也使得巴菲特的賺錢效應,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復星希望通過保險公司獲取現金流,尤其是壽險公司,兼具金融投資性質及巨大的現金流,可以為向投資轉型的復星,帶來中長期優質資本,以提升復星未來的複合增長率。
據王晨介紹,Ironshore和MIG這兩筆交割完成之後,按照目前的市價來算,意味著復星多了70億美元的投資資金。另據數據顯示,2014年復星保險板塊的權益可供投資資産達到798.1億元,同比增加1335.6%。
保險已成為復星最重要的業務板塊,並對復星整體營運和盈利方式産生了根本性的影響。根據復星國際公佈的2014年年報,在整個集團中,復星保險業務板塊的營業收入達到78.68億元,同比增長2742.3%,佔集團總收入的12.7%;來自保險業務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之利潤人民幣11.49億元,同比上升119.4%,已佔集團凈利潤的16.8%。
復星保險業務凈利潤暴漲的秘密就在於,此前收購的葡萄牙保險提供的投資綜合收益率就高達8.4%,國內的復星保德信從2.2%收益率達到8.7%,永安財險從5.4%達到12.6%。
梁信軍還表示,去年由於保險金的加入,客觀上快速拉低了復星的資本使用成本。“保險公司浮存的資金成本比在海外融資的成本還低,因為這個資金沒有利息、沒有期限。”沈萌表示,按照巴菲特的理解,這是幾乎沒有成本的資金。
海外收購潛藏風險
復星從保險金中獲益匪淺,但大規模收購也面臨不少風險。
據時代週報記者梳理,復星這些收購的一大特點是地域跨度很大。復星即將收購的5家公司中,除了有一家是以色列公司外,還可能會收購西班牙的一家保險公司。
“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裏,出現了如此多大手筆的收購,如何整合這些資産是一個大的難題,而且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以及法律法規都相差很大。”上述保險業分析師稱。
沈萌説,由於復星收購的並非優良資産,會有很多潛在的風險。假如出現兌付危機,或者現金流斷裂,非但不能給復星帶來現金支援,還會消耗復星本身的資金。復星在進入歐美等陌生的國際保險市場時,還會遇到監管、利率、社保政策調整等諸多變數。
對於風險防範,王晨表示,在收購之前,復星就會做好盡職調查,有自己的財務和法務人員,有自己的團隊,不找第三方,並且所有項目都有投資決策委員會,“會考慮法律、財務等風險,以及對人力資源進行調查,希望管理層能夠留任,會派人去約每個管理層成員”。
但或許正是因為投資並購不找仲介機構代理的做法,復星被不少市場人士詬病。根據外媒統計,在復星國際完成的10起最大的並購中,投資銀行僅有4次收到財務顧問費。在復星完成的交易中,有些交易不免存在較大的缺陷與潛在風險。
另外,從歐洲保險公司本身的運營風險來看,壽險公司受週期性的波動的影響比較大。如2007-2009年歐洲壽險公司的市值蒸發了70%。
如何管理這些海外資産也是一個難題。梁信軍説,復星很少派人過去,很多海外公司甚至沒有派人過去。
沈萌向記者分析稱,如果介入所收購保險公司的經營,復星業務鏈會拉得非常長,經營壓力會很大。梁信軍也反覆強調,復星是投資,不做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