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內期市十大新聞
- 發佈時間:2016-01-04 08: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一 股指期貨遭遇史上最嚴厲管控
6—8月股市的大級別急速下跌使股指期貨陷入輿論漩渦。為抑制過度投機、加強異常交易監管,監管層從8月開始逐步加大對股指期貨的管控,至9月初出臺最嚴管控措施:單合約單日開倉限10手、非套保交易保證金提至40%、平今倉手續費提高100倍。管控措施實施後,三大股指期貨交易量大幅萎縮並一直維持地量水準,期貨公司經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二 期貨網際網路開戶雲平臺上線運作
4月8日,中期協公佈期貨公司網際網路開戶規則及操作指南。7月10日,期貨網際網路開戶雲平臺上線試運作,PC端開戶功能率先開放。 12月18日,移動端手機開戶功能上線試運作。至此,期貨網際網路PC端和移動端開戶功能全部上線運作。網際網路開戶不僅有助於期貨公司降低運營成本、擴大服務“半徑”,而且還能極大提升用戶體驗。
三 期貨公司上市推進加快並實現H股募資
2015年,期貨公司上市步伐加快並取得實質性進展。7月7日和12月30日,魯證期貨和弘業期貨先後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兩公司H股IPO分別募集9億多港元和6億多港元資金。另外,瑞達期貨和南華期貨分別在5月和11月公佈預披露招股説明書,排隊等候A股IPO。此外,創元期貨、永安期貨、海航東銀期貨、天風期貨、華龍期貨等公司在新三板掛牌。目前,仍有多家公司在申請掛牌新三板。
四 金融期貨和期權品種大擴容
2015年,國內先後上市了上證50ETF期權和鎳、錫、10年期國債、上證50指數、中證500指數等5個期貨品種,其中金融衍生品佔據4席。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品種的豐富,進一步擴大了我國金融期貨市場服務現貨市場和相關機構的覆蓋面。上證50ETF期權的推出開啟了我國期權市場發展的序幕。目前,股指期權、商品期貨期權等推出工作已基本就緒。
五 原油期貨合約及規則明確,配套政策出齊
原油期貨作為我國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為其上市鋪路。3—8月,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先後就交易規則,特殊參與者管理細則,交易者適當性管理,交易、結算、交割、風控細則及原油期貨合約等公開徵求意見。同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海關總署先後出臺配套政策對原油期貨保稅交割監管及增值稅徵收、原油期貨交易跨境結算、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經紀機構參與原油期貨交易及外匯管理等問題作了規定。至此,原油期貨合約及業務規則基本明確,相關配套政策已出齊。
六 期貨公司次級債融資超過27億元
4月7日,中期協公佈《期貨公司次級債管理規則》,期貨公司通過次級債融資來補充資本金的相關規則明確。5月,財富期貨(後更名為中金期貨)等4家期貨公司成功借入次級債務。6月,首只期貨公司次級債券完成發行。目前,共有12家期貨公司通過借入次級債務或發行次級債券融得資金,共計融資逾27億元。
七 期貨行業“走出去”步伐加快
2015年,期貨公司“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中信期貨、新湖期貨等8家公司獲准在香港設立子公司,弘業期貨、混沌天成期貨、瑞達期貨3家公司獲准在香港收購期貨類經營機構,華泰期貨獲准在美國設立全資子公司。
11月18日,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團、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共同出資成立的中歐國際交易所在德國法蘭克福開業,三家交易所分別持股40%、40%和20%。該所的開業是國內交易所國際化戰略進展的重要標誌,開業初期主要上市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的證券現貨産品,條件成熟時將上市金融衍生品。
八 商品期貨套期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印發
11月底,財政部印發《商品期貨套期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對現行《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作了較大改進,除擴大了可以被指定的被套期項目的範圍、取消80%—125%的套期高度有效性量化指標及回顧性評估要求外,還引入了靈活的套期關係“再平衡”機制。該規定是對新“國九條”中“清理取消對企業運用風險管理工具的不必要限制”精神的具體落實,有助於降低實體企業套保參與門檻和執行難度,使套保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控制性大大增強。
九 “保險+期貨”模式服務“三農”破冰
8月14日,人保財險大連公司分別與北京偉嘉集團和錦州義縣桂勇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義縣華茂穀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雞蛋價格保險和玉米價格保險合同,並與新湖期貨簽署業務合作協議,利用期貨等衍生品市場轉移賠付風險。9月17日,人保財險湖北分公司與湖北家和美食品有限公司簽訂雞蛋價格保險合同,並引入農行湖北省分行為該企業價格保險保費提供資金支援。此舉開啟了保險行業與期貨行業合作服務“三農”的新探索。
十 期貨公司獲准進入銀行間債市
中期協4月中旬發佈通知,明確期貨公司及其資産管理産品可以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此舉進一步拓寬了期貨公司自有資金和資産管理産品的投資渠道,是支援期貨公司做優做強的重要舉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