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轉型激發期貨公司自主創新活力
- 發佈時間:2015-01-19 00:30:38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郭偉瑩
從2014年年初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召開,到《新國九條》指引下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出臺,以及《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監管的頂層設計,綱領性行業文件的頒布,長期以來的“機構監管”將向“功能監管”轉變,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體現了相關部門對期貨市場改革發展的重視,激發了期貨公司發展的活力,為創新和轉型打開廣闊空間,更為期貨經營機構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首先,監管轉型卓有成效,使期貨公司自主創新的活力得以激發,期貨公司未來將在“堅守底線”的基礎上,主動地、負責任地創新。
自2014年以來,證監會機構部圍繞轉變監管重心、方法和模式做了大量的工作,讓期貨公司切實感受到了監管轉型的“大不同”。以前,期貨公司的業務發展很大程度上是被動等待著監管層告訴我們“什麼能做”,而現在則是在“堅守底線基礎上,主動、負責任地創新”。在2014年創新大會上,張育軍主席助理明確了期貨公司經營與創新的“底線”,期貨公司需要做到誠實守信,提高對客戶忠誠度;不去騙人,不搞利益輸送;不要上當受騙,提高專業能力。期貨公司未來將在“堅守底線”的基礎上,圍繞實體經濟、圍繞衍生品市場,開展主動的、負責任地創新。監管的轉型,使期貨公司自主創新的活力得以激發,期貨公司可根據公司戰略和內部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靈活、有效的資源配置,內生性發展能力得到有效釋放。未來,期貨公司將圍繞實體經濟,挖掘客戶需求,在堅守“底線”的前提下開展大膽創新,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勇於對創新的後果負責任。
其次,牌照制管理制度的有序推進,為期貨公司轉型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和支援。
牌照制管理制度的有序推進,利於通過市場化競爭,逐步形成綜合性、集團化的集風險管理和財務管理于一體的綜合經營機構。監管辦法支援期貨公司依法進入證券交易、銀行間市場、機構間市場等各類合法交易場所開展衍生品及相關業務,拓寬期貨公司自有資金使用範圍,進而通過市場化的競爭,逐步形成綜合性、集團化的集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于一體的綜合經營機構。尤其近期允許期貨公司子公司從事新三板推薦業務和做市業務,更是為期貨公司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領域轉型提供了機遇。
再次,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期貨公司的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將面臨深刻變革。
經濟發展新常態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速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結構從中低端轉向中高端、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益型集約增長、發展動力從要素增長轉向創新驅動。肖鋼主席指出,“這必將極大地改善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和環境,為資本市場創新發展提供難得的歷史機遇。”期貨公司作為衍生品的仲介服務商,核心功能即在於服務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基礎環境的變化,必然引起我們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的變化,甚至是天翻地覆式的變化。以前,期貨公司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鋼鐵生産廠、加工廠這樣的傳統型企業,未來,隨著經濟發展結構的調整,期貨公司的服務對象可能將向集約型、專業型企業轉變。這種變化,需要整個期貨行業重新學習、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尋找全新的服務和發展方式。
最後,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未來對於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的對衝需求將不斷增大。
未來,改革開放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肖鋼主席在講話中提到:“通過高水準的開放,倒逼深層次的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勢必加快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便利境內外主體跨境投融資。”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為資本市場發展提供了根本的不竭動力。隨著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將進一步加速,境內外主體的跨境投融資也將更加便利。未來,市場對於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的對衝需求將進一步擴大,商品期貨對衝需求可能逐步降低。這對期貨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在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方面的客戶需求,期貨公司未來在人才培養、團隊建設、風險控制和軟硬體設施等方面進行充分的準備,全面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