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逼空 公募基金備受煎熬
- 發佈時間:2014-12-08 08: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金融股暴漲,基金經理有人歡喜有人憂。有人苦守半年終於迎來春天,有人滿倉踏空之後選擇高位豪賭,也有人冷眼旁觀覺得此輪行情“不可持續”拒絕追高,更有人認為“賭性太大”在高位減持。基金經理們各有各的邏輯和判斷,但最後都逃不過年底的業績排名。
近兩周市場的表現近乎癲狂,金融、地産等板塊強勢、急速上漲,帶動指數飆升。但這樣的行情對於多數公募基金而言,可謂“折磨”。由於對這一波上漲的主力板塊——金融、地産等持倉普遍較少,公募基金多數踏空了這波行情。
面對每日大幅上漲的金融、地産股,公募基金顯得十分被動,陷入“追高被套”與“不追高但業績排名被甩遠”的矛盾中。
踏空金融地産
“我們公司有幾位基金經理持倉幾乎沒有金融、地産,非常焦慮。儘管最近的行情小股票跌得也不多,但是基金相對排名下滑很厲害。”12月5日收盤後,華南區一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在電話中對中國基金報記者説。
該人士透露,其所在基金公司在10月底整體增加了對金融、地産股的配置,央行降息後金融、地産大漲,又在11月底整體減持了獲利的部分金融、地産股,在12月1日至5日的5個交易日中,公司內部基金經理對金融、地産股的操作分歧明顯加大。
記者採訪了解到,從11月下旬開始,金融、地産的加速上漲令公募基金的焦灼情緒不斷發酵。
“我最近壓力非常大,因為持有的銀行券商股不多,凈值上漲很慢。這幾天一直在思考要不要加倉。追加了怕被套在高崗上,不追吧,每天看著市場漲起來,業績排名下滑。”11月底,深圳另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對本報記者如此表示,他認為這樣的行情後續空間不大,但隨後幾天的市場表現顛覆了他的判斷。
12月2日,滬深300指數上漲3.69%,期指主力合約上漲6%;12月3日,滬深兩市成交再創天量,當天成交額達到8944.21億元;12月4日,非銀行金融整體上漲達到8.03%,十余只券商股幾乎全線漲停,深成指突破10000點;12月5日,滬深兩市成交量達到1.05萬億元。
多數公募基金非常被動。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在12月2日收盤後緊急召集投研部門臨時會議,討論“如果市場繼續這樣的行情,該如何應對”。這家基金公司研究部在之後回應本報記者:“大多數機構看好後市,從邏輯和歷史規律上來看均有説服力。但是,這波上漲來得如此淩厲,還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市場太瘋狂了。”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助理對本報記者説,“我們期待牛市,但是很希望有控制牛市步伐的措施出臺,最近聽説券商接受監管層對融資融券業務窗口指導,如果融資融券業務杠桿能降低,是可以放慢牛市步伐的。”
“完全沒有料到市場以及金融板塊的反彈幅度如此之大。央行降息,銀行股本是利率市場化的受害品種,券商股本身基本面變化也不大。現在最大的變化在於市場預期變了,對牛市的預期太強了。只能説牛市氛圍中,金融板塊都會補漲。”深圳一家基金公司金融行業研究員如是説。
考驗基金定力
公募基金的焦灼情緒,很大程度上源於其對領漲的券商、銀行、地産板塊持倉較少。11月10日以來至12月2日,上證綜指從2436.63點一路上漲到2777.74點,區間漲幅達到13.99%。而據中國基金報記者統計,同一區間內,全市場主動股票基金的凈值增長率平均僅為7.26%。而受市場表現影響,截至上週五,工銀瑞信金融地産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達到83.06%,成為股票型基金新的領跑者。
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基金就陸續降低了對銀行、券商、地産等傳統板塊的持股比例。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三季度末,主動投資管理的股票基金只持有462.86億元金融股,佔基金主動持股市值的比例僅4.54%。
一位基金研究中心人士分析稱,在這一輪金融地産大幅上漲的行情背景下,主動投資的股票基金整體業績大幅落後,基金也在調整資産配置方向,但是,以基金持股超萬億元的體量,轉身實屬不易。
但從交易所披露的資訊來看,機構仍然顯示了較為理性的態度。12月4日券商股幾乎全線漲停當天,買入的機構仍為少數,相反,多個機構專用席位分別賣出了數千萬元至數億元金額不等的國元證券、長江證券、山西證券、西部證券,只有極少數機構買入了國元證券和廣發證券。
前述一位股票基金經理分析道,這波上漲主要由遊資主導,而遊資的一貫手法為封漲停板、吸引資金跟進,假設公募基金追高買入,在高位被套的概率極高,“之前許多個股的最高價就是公募基金創造的,然後大批基金在高位被套。公募基金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還是要有更強的專業判斷力。”
招商基金也回應本報記者:“銀行、券商、地産目前表現強勢,但短期漲幅過大,回調的可能性隨時存在。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這些板塊始終會領先其他行業的漲幅。在跟緊市場強勢板塊的同時,挖掘成長性較好、股價還未啟動的板塊,在目前這個階段,均衡配置更為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