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華安基金總經理被免職 基金高管國籍真相誰知道

  • 發佈時間:2014-09-16 08:39:00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金證券》記者了解到,相較于金融行業中的銀行、證券等,基金公司的外籍人士數量比重相對較高。這些基金“外籍人士”普遍具有“出生於中國,入行早,外語好,收入高,全家國外跑”的特點。一資深基金行業人士表示,目前國資背景的基金公司高管中,絕非華安基金總經理李勍一個“裸官”。

   華安“裸官”請辭

  因外籍海歸身份進入華安的李勍,又因外籍身份離開華安。

  2009年,在上海金融工委主導的華安基金總經理“全球競聘”中,已在海外多年的李勍成功競聘,其後從香港到上海,開始了華安基金公司職業經理人的生涯。據基金業人士回憶,當時李勍擊敗群雄、入主華安的本錢,就是因其“外籍身份,在海外工作多年”的海歸背景。

  《金證券》記者查閱公開資料顯示,李勍歷任中國興南(集團)公司證券投資部副總經理、北京匯正財經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上證所深圳辦事處主任。自2001年開始,李?長駐中國香港任職中國投資信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在同事眼中,李勍是個思維開闊、思路活躍、精力充沛的工作狂,凡事必親力親為。不過,在其掌舵的5年多時間裏,華安基金的總體規模並沒有太大增長。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華安基金旗下共有47隻公募産品,公募管理規模達838.62億元。相較于2012年年末的1274.77億元,下降了400多億元。

  雖然在首個三年任期內,華安基金的整體業績及規模原地踏步,但由於李勍的努力有目共睹,他成功連任華安基金總經理一職。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發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明確規定,對配偶已移居國(境)外,或者沒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不得列入考察對象。因外籍身份及其家屬都在海外,李?似不符合相關選任標準。

  9月11日下午,上海金融工委宣佈,根據國資企業相關規定和李?的個人請辭,決定免去其華安基金總經理職務。李勍的接任者將通過股東推薦、董事會選聘來決定,在此之前,華安基金董事長將承擔總經理職責,負責公司日常運營。

  不過截至目前,華安基金相關人士對該事件沒有作出公開回應,只對記者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基金業“洋人”多

  據悉,內地國資背景的基金公司選拔高管,除了按照黨管幹部原則從體制內選拔之外,還開闢了面向境外的職業經理人招聘渠道。一些優秀的海歸投資人才,通過這一方式進入基金公司,帶來了全球視野和投資經驗。他們沒有什麼級別,憑藉業績,按照考核標準獲得市場化薪酬待遇。

  一京城資深基金業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表示,在業內,很多人早幾年都以出身“華爾街”為榮,其中的佼佼者在華爾街或者其他境外地區居留得久了,自然就入了外籍。隨著內地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他們很願意投身其中,尋找發展的機會。

  另一位業內人士則分析認為,客觀地説,李勍充其量只是個職業經理人,叫“裸官”並不妥當。相比李?,組織部門更要留心的,是體制內的本土金融業高管悄然入外籍,或者家屬移居境外的情況。他們既享受了體制內好處,又給自己留有退路,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是“黃皮白心”了。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已成立的96家基金公司中,公司屬性為“國有企業”的基金公司共有9家,分別為:招商、華安、東吳、興業、中信建投、財通、中金基金、東方紅資管以及北信瑞豐。但國資不控股,參股的基金公司則更多。

  據了解,由於上一波大牛市行情給基金公司高管奠定了豐厚的移民資本,許多業內精英及家屬通過投資移民、技術移民以及結婚移民等,成為基金行業中的“洋人”。《金證券》記者了解到,目前移民的大致包括兩種情況,或者取得該國國籍,或者取得永久居留權。

  上述京城資深基金業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表示,移民的風潮在2008年之後尤為盛行,有的公司甚至出現“移民團”。到目前為止,美國是基金行業人士移民去向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等國緊隨其後。行業中的“洋人”數量可能高達總從業人數的10%左右。

  一有國資背景的基金公司員工向《金證券》記者透露,今年上半年其所在公司即對每位員工及配偶、子女的身份資訊進行了重新核實錄入。“有了紅杠杠,估計公司今後對自身是外籍、妻兒老小又在境外的中層,錄用會慎重了;至於有‘裸官’之嫌的高層,更會嚴格提拔了。”

  事實上,除了基金行業,證券、銀行業也對“裸官”進行清理。今年6月,國泰君安總裁陳耿在公司上市衝刺的關鍵時刻提出辭去職務。據説陳耿辭職即因其“裸官”的身份。

   資訊披露嚴重不透明 基金高管國籍真相誰知道

  對於基金行業不斷涌現出來的黃皮膚“洋高管”,許多基民並不知情。原因很簡單,基金公司的資訊披露嚴重不透明、不及時。

  有基民對《金證券》記者表示,“都説外來的和尚好唸經。但事實上,在投資領域,外來的和尚大多水土不服,所以才把資金交給了熟悉國內資本市場的本土和尚,沒想到最後還是交到了‘洋和尚’手中。”

  還有基民稱,“基金總是旱澇保收,高管拿著豐厚的管理費移民海外享受去了,哪有責任心再來管理你的基金,哪管你基金虧多虧少呢?”

  對於基金公司體制內高管入了外籍,或者家屬全部在外的情況,不少投資者表示了擔心。

  有網友表示,人都成外國的了,萬一缺乏職業道德,弄個“老鼠倉”,把非法獲利都轉移到國外,到時因是“外籍人士”,查起來的時候也比較困難。

  不過,也有基民指出,不管白貓還是黑貓,能老老實實幫基民賺錢的就是好貓。

  對於基金高管的身份資訊,資深基金行業人士、濟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王群航對《金證券》記者表示,此前,在基金投資者眼裏,基金公司很神秘,什麼都不公開,早期有合資基金公司連基金經理的性別都不公開,基金公司認為這是個人隱私。但是,對於基金投資者來説,我對你信任,才把錢交予你打理,如果你連對託付者的信任也沒有,那何談對基民的資金負責呢?

  王群航表示,基金公司在正常的資訊披露中,至少應該披露基金公司高管,包括董事長、總經理、督察長、投資總監等人物的國籍及基本情況,至於是否家屬為外籍人士,這個涉嫌隱私,可以不用公開披露,但基金內部應有詳細資料。此外,王群航認為,基金經理也應該披露這些重要資訊。不管基民怎麼看,披露國籍資訊是對基民的尊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