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基金規模縮水超八成居行業倒數 公司回應稱“打新基金普遍規模下降”
如何在牛熊交替中把規模做大?這對於所有公募基金公司來説,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長安基金旗下混合型産品的縮水幅度超過了96%,兩項指標均在公募基金近一年規模縮水榜位列倒數第一
如何在牛熊交替中把公司規模做大?這對於所有公募基金公司來説,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我們看到,公募基金公司規模在過去近一年時間裏出現兩極分化的表現,就已經為市場提供了最有力的例證。據《投資者報》數據研究中心統計,在2015年6月30至2016年6月30日區間(以下簡稱“近一年”),上證指數、滬深300指數分別下跌31.51%、29.49%。同樣,在慘澹的“斷崖式震蕩”大背景下,一些行業龍頭公司,如華夏、南方、博時等,其管理規模不降反增,各自近一年來管理公募規模都增加了上千億元;而部分基金公司的規模不但跟隨市場震蕩而出現縮水現象,且縮水幅度遠超過指數調整。這其中,長安基金的整體規模縮水超過八成,不僅如此,旗下混合型産品的縮水幅度更超過了96%,兩項指標均在公募基金近一年規模縮水榜位列倒數第一。
對於公司公募規模如此巨幅縮水的原因,長安基金對《投資者報》的採訪給出了相對詳細回復。
整體規模縮水幅度超過86%的背後
股市上,投資者經常嘆息自己的某次投資坐了一次“過山車”,該果斷出手的時候,卻猶豫按兵不動。而對於公募基金來説,如果公募規模也如此坐了回“過山車”,那顯然是戰術上出了問題,令人十分惋惜。長安基金這兩年來的規模變化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末,長安基金公司公募規模達到了峰值187.11億元。不過,由於公司在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這來之不易的快速增長局面隨著牛市的夭折迅速退潮。公司公募規模先是在2015年三季度迅速縮水至67.86億元,然後在該規模附近盤整了一個季度至65.21億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繼續大幅縮水至28.54億元(截至2016年3月31日),然後在2016年二季度贏來了喘息之機,規模維持在24.88億元(截至2016年6月30日)。但在接下來的第三季度,公募規模會否仍如去年四季度一般稍作休息後繼續大幅縮水?答案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對於公募規模大幅縮水的主要原因,公司方面似乎也一頭霧水。長安基金公司在回應《投資者報》記者採訪稱:“長安基金一直努力追求的是投資者的回報。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統計數據,長安基金旗下所有公募産品成立以來全部實現正收益。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統計數據,長安基金在2016年上半年基金管理公司股票投資管理能力綜合評價報告中排名第9/95位。其中,根據萬得數據統計,今年以來長安宏觀策略在484隻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35位。與此同時,長安基金專戶産品同樣業績出眾,截至2016年3月31日,94%的資産規模實現正收益,其中類固定收益年化平均收益率達6.7%,浮動收益的産品資産加權年化平均收益率為75%。”
《投資者報》記者也通過Wind查詢了長安基金旗下産品的近期業績表現,發現長安基金確有部分産品業績表現還不錯,如旗下成立於2012年3月9日的偏股混合型基金長安宏觀策略自成立之日起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111.78%(截至2016年6月30日),2014年6月30日至2015年6月30日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80.93%,2015年6月30日至2016年6月30日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3.22%,均大幅跑贏上證指數。然而就是這樣一隻績優基金,其目前規模僅有1.58億元,較2015年一季度規模峰值20.59億元(2015年3月31日數據)縮水近92.33%。顯然,長安基金公司在基金的持續行銷與公司品牌行銷戰略佈局存在著嚴重的不足。畢竟對於基金持有者來説,很少看見自己持有的基金的管理人在媒體上交流自己的投資理念、戰略佈局、操作策略等,也不知道基金經理如何為自己掙到錢,那麼當市場不好時,選擇贖回落袋為安自然是最理智的策略。
多只混合型産品已淪為“迷你”
據Wind數據顯示,目前長安基金旗下共有10隻基金,其中貨幣型基金2隻,被動指數型基金1隻,其餘7隻為混合型基金。從規模來看,除了長安貨幣B目前的規模仍保持在17.56億元以外,其餘基金的規模均不足2億元。上述數據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長安基金旗下的混合型産品規模從2015年6月30日的163.77億元縮水至2016年中的5.8億元,縮水比例高達96.46%,同樣,在全市場混合型産品縮水幅度排行榜位列倒數第一。
具體來看,長安基金公司旗下混合型基金中,長安鑫利優選A目前規模為0.55億元;長安産業A規模0.18億元;長安宏觀策略規模1.58億元;長安鑫益增強A規模1.31億元。産品規模均十分迷你,有的甚至已在清盤紅線下方。
對於旗下混合型産品大幅縮水的原因,長安基金公司回應稱:“由於國家‘打新’政策的調整,整個行業以‘打新’為主的混合型基金規模普遍下降。”
同時,長安基金公司還辯稱:“最近,證監會發佈《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2號——基金中基金指引(徵求意見稿)》,我們認為資産管理行業正邁入配置時代,長安基金基於多年平台資源沉澱,在繼續開拓現有基金專戶MOM業務的同時,已經明確將公募FOF業務作為戰略重點之一,力爭走在行業的前列。”
但面對長安基金目前面臨的公募規模如此大幅度縮水的窘局,公司股東方及市場是否能對長安基金總經理黃陳的 “順勢而為、後發優勢”保持足夠的信心,還有待市場的檢驗。畢竟,此前曾出現公司股東之一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就因難以忍受公司長期虧損,而不得不將其持有的33%股權轉讓給上海恒嘉美聯發展有限公司。現如今,長安基金又再度面臨公募規模在一度出現起色後,但不久又被打回原形的局面,那麼新入的股東是否還能沉得住氣,且穩得住陣腳,亦未可知。
《投資者報》記者 羅雪峰
(責任編輯:張明江)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