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債券違約頻率上升 基金經理稱比例遠未達應有水準

  • 發佈時間:2016-04-13 07: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今年的債券市場一點也不平靜,債券違約頻率上升。一位基金經理表示,要正確看待債券違約,目前信用違約比例還遠遠沒有達到正常市場應該有的水準。

  違約事件發生頻率上升

  4月12日,浙交投發佈子公司債務違約公告。

  就在此前一天,4月11日,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鐵物資”)發佈公告稱,近年來公司業務規模持續萎縮,經營效益有所下滑。目前,公司正在對下一步的改革脫困措施及債務償付安排等重大事項進行討論。申請公司相關債務融資工具于2016年4月11日上午開始暫停交易。

  根據公告,中鐵物資發行且尚在存續期的9期債務融資工具總規模達168億。其中,超短期融資券為48億元,中期票據為20億,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PPN為100億。其中,10億規模的15鐵物資SCP004即將於今年5月17日迎來到期兌付日。

  中鐵物資的公告一齣,市場反響較大,關於貨幣基金兌付的擔憂出現。不過,一位債券型基金經理告訴記者,中鐵物資公告內容披露的資訊還是太少,現在還很難對是否違約做出有效的判斷。

  中鐵物資當前正處於停牌階段。據了解,部分基金已經相應調低了估值,但是幅度不大。

  記者拿到了一份自2007年以來的信用事件集合,發現今年以來,債券違約的頻率明顯上升。

  北京某債券型基金經理説,去年到今年出現的信用違約債券,有高評級的,也有低評級的,民企、國企都出現了信用違約案例。

  信用違約或成“常態”

  深圳某債券型基金經理稱,現在也有高評級的債券出現問題,因此,在未來的債券投資中,光買高評級的債券未必管用,買高等級債券也有可能“踩雷”,低評級的也有好券。對於基金經理來説,不能盲目地看評級,要重點關注發債企業的資質和資信,踏踏實實做好信評。

  在“超日債”違約事件之前,中國的債券市場未出現過實質性的違約,雖然私募違約的案例在此之前出現過,但由於影響力不大並未進入公眾的視野。

  北京某中型基金公司的債券基金經理表示,從正常的金融市場或債券市場角度來説,沒有違約反而是不健康的。“超日債”違約之後,這兩年違約事件陸陸續續出了不少,從無到有也是一個質的變化,自去年開始,頻率開始上升。不過,參照實體經濟現狀和銀行貸款不良率來説,目前信用違約比例還遠遠沒有達到正常市場所應該有的水準。

  上海一位基金經理認為,未來信用違約事件發生的頻率和概率肯定會更大一些,而且,不光在某個特定時點上會碰到信用違約事件,在今後整個投資過程中都有可能碰到。因此,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基金投資者、債券的直接投資者,都要慢慢接受和適應這個“常態”。

  他説:“以後更要加強投資前的信用研究,之前這方面做的功課很少,真正發生時難免會感覺猝不及防。當信用違約風險成為市場上正常的風險存在時,投資機構就有足夠的措施和手段去防範風險、對衝風險,市場才能夠正常運作,違約風險也就不再成為對所有人造成恐慌性或嚴重影響的風險。這是市場成長的一部分,機構把這些東西都學到手了,也會跟著成長。”

  一位債券型基金經理稱,現在的債券市場越來越複雜,如果只靠持有到期策略,很難取得理想的收益,所以,在債券投資過程中,也要通過短期波動尋找超額收益機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