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基金 > 基金看市 > 正文

字號:  

博時基金:全球風險情緒難言反轉

  • 發佈時間:2016-02-24 00:13:2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2月26日,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將在上海舉行,諸多海外機構發佈報告稱,本次G20峰會首要議題是應對混亂加劇的股市匯市和原油價格下跌,這將是近期財經領域內最重要的事件。博時基金宏觀研究專題組認為,除了尋求國際間協調一致的經濟政策外,本次G20會議中,人民幣問題勢必也將成為焦點。博時基金認為,全球風險情緒短期在回暖,但前景難説徹底反轉,預計圍繞本月底G20會議前後還會非常撲朔迷離,並隱含更大風險,市場Risk on(願擔風險)持續的時間應該不會長。

  G20難以集體施壓人民幣

  博時基金認為,這次G20會議在中國上海召開,作為東道主,人民幣的問題可能成為一個焦點。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媒體訪談引起極大關注,博時基金認為,訪談中資訊點比較多,最為關注的重要點首先是周小川把人民幣貶值的原因歸結為“補課”,這個定位很有藝術,一是説明人民幣下跌的原因主要在於美元升值。之前由於美元升值而帶動人民幣相對其他貨幣升值,因而人民幣的貶值是之前的“補課”;二是既然是“補課”,那麼人民幣的下跌是有限度的;三是為本月底G20會議上討論人民幣匯率進行預熱。這裡面體現了央行的態度,即人民幣可以貶,也應該貶,需要“補課”。

  另外,訪談中提到“2008年危機以來,全球抗擊金融危機採取了寬鬆貨幣政策,很多資産上漲了很多,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存在調整的內在壓力,處於待調整狀態,最後就看是誰來觸發。調整總是痛苦的,為此無論是誰都希望找個可問責的第三方”,訪談中已經説得很明白了,而且也切中要害,符合實際情況,即需要調整的是那些之前進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導致資産泡沫的國家和貨幣,不要把責任推到人民幣身上。博時基金分析,這句話的意思意味著,G20上各國想指責人民幣貶值導致全球動蕩是沒有根據的,因而想集體施壓人民幣的目的也難以實現。

  市場趨勢仍是風險回避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甚至可能再次進入衰退,以及金融市場風暴襲來的大背景下,尋求國際間協調一致的經濟政策,力圖維繫全球經濟復蘇,應該是這次G20會議的主旨。

  “應該看到,這輪金融風暴的核心有兩個,一個是對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效果失去信心,對央行是否還有足夠的刺激手段失去信心;另一個是美國可能從相對較強、甚至一枝獨秀的復蘇進程進入衰退的軌道上來,進而引發全球金融資産的重新定價。”因此,博時基金認為,G20會議若能達成一致,應該主要是解決這兩個問題。

  博時基金分析,由於之前美國經濟復蘇更強,美元升值沒有成為美國特別重視的問題,但現在情況是美國經濟也搖搖欲墜,美國再坐視他國搞貨幣貶值而不管就很困難了。另外,之前日本推出大規模QE政策實際上是充分利用了美國也在同時做QE的絕佳時機,且當時美國也希望其他國家央行進行QE,相當於提高全球的流動性,對美國也有利。但當前情況是,美國的經濟數據尚未完全走弱,特別是勞動力市場數據還比較強,因而美聯儲難以提前使用貨幣刺激政策,如果其他國家央行競相放鬆貨幣政策(QE、負利率等),勢必美元繼續升值,不僅危害美國經濟,而且也會打擊全球經濟。因此,G20會議能夠實現的國際政策協調一致應該僅僅指不可以競相本幣貶值,同時強調財政政策應與貨幣政策協調以提振全球經濟,強調結構性改革的重要。

  總體而言,博時基金認為,目前並未看到全球市場具備根本性扭轉趨勢的力量,美國零售數據雖好于預期,但也只是單個月的數據,且沒有反應近期股市的動蕩對經濟的衝擊,消費下滑難以避免;其次,G20會議也只是朦朧預期,沒有實質性的預期;此外,推動市場運作的主趨勢仍然是風險回避和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而後者需要經濟數據的進一步確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