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美媒支招人民幣全球化:開放國內市場 砍掉僵屍企業

  • 發佈時間:2015-10-10 08: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編譯 鄔眉  責任編輯:李春暉

  美媒稱,日本開放資本市場並推動日元全球化的經驗,可供中國學習。

  據彭博社9月30日報道,日元自由化和日本開放資本賬戶的過程用了幾十年才完成。這一過程也被批評助長了使日本經濟崩潰的資産泡沫。

  報道稱,起初,在1980年日本開放資本賬戶後,由於日本投資者搶購離岸資産,資本從日本流出的增長速度快於資本流入的速度。直到1985年西方國家財長同意達成美元貶值的《廣場協議》,這一局面才有所扭轉。

  在接下來的兩年中,美元對日元貶值。這令大量資本流入日本,使得房地産和股票出現泡沫,並最終在1989年泡沫破裂。

  報道稱,就像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日本,中國正在著手放寬對資本進出的限制,並放鬆對人民幣匯率的控制。

  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野村控股公司駐新加坡的首席經濟學家羅伯特·薩巴拉曼説:“日本當時的經歷和中國現在的問題表明,要實現金融全球化而不帶來任何負面影響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作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措施之一,中國政府正在努力爭取將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所有儲備貨幣。

  報道稱,這類似于日本幾十年前的經歷。亞洲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新加坡星展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分析報告稱,當時隨著日本全球經濟影響力的提升,日元的影響力也在提升,日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從1975年近乎于0%,上升至1989年的7%。以日元計數的債券和貸款可以離岸銷售,外國投資者被允許進入日本的證券市場。

  星展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分析報告稱,在日本經濟陷入衰退後,日元國際化就失去了動力。日元佔國際儲備貨幣的比例從1991年峰值時的9%降至3%-4%的區間內。

  星展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經濟學家馬鐵鷹説:“20世紀90年代日元國際化進程失去動力的一大原因是資産泡沫破滅。”

  報道稱,從某種程度而言,中國現在面臨的挑戰比日本幾十年前的更大,國際資本流動的規模更大且更具波動性。資本流出中國的規模正在迫使央行消耗外匯儲備來支援人民幣。

  如果政府過快開放資本賬戶,中國將面臨對國內金融體系失控的風險。分析人士認為,政府需要首先開放國內市場,深化監管體制改革,才能對外全面開放市場。

  報道稱,政府還必須取消抵銷貸款,砍掉依靠政府支援生存的僵屍企業。

  報道稱,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國際金融論壇研究院副院長崔歷説:“日本失去的幾十年告訴我們,延誤改革不利於增長前景。中國應當從這些錯誤中吸取教訓,允許無力償債的企業退出,通過改革來提高生産力的增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