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媒文章美國在全球與國內政治上引力減弱

  • 發佈時間:2015-10-28 10:5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20日文章】題:進入局外人時代(作者戴維·布魯克斯)

  每個學童都知道,萬有引力幫助行星保持在自己的軌道上運作。來自中心的萬有引力賦予了整個太陽系一種凝聚力。

  我説這些是因為,這正是我們的政治和社會體制過去的運作方式,但如今情況不同了。在生活的每個領域,過去都有幾個巨大的太陽傳播著信念和價值。在軌道上運作的其他機構則根據其對這種引力的抵抗或接受而被加以界定。

  願景遭遇痛擊

  而今,我們這個世界裏的大太陽有很多都喪失了信念,而遠處隱約于社會邊緣的派系卻激情四射。如今在各個領域,這種萬有引力來自邊緣地帶。中央統治集團由於自身空無價值而被削弱,來自邊緣地帶的引力使這些中央統治集團四分五裂。

  在很多領域都能看到這種現象,但最容易説明問題的要屬全球和國內政治領域。

  上世紀90年代,中央政治機構信心四射,這源於後冷戰世界的虛構願景。歷史將緩慢向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行進。各國將在歐盟這樣的和平聯盟裏密切相連。美國將負責管理基本的國際秩序。

  這種願景具有物質主義和個人主義色彩。各國都應追求經濟增長和合理的財富分配。如果你讓個人獲得受教育權和發展機遇,他們就會努力去實現富足和個人幸福。他們會更加克己、更加“理性”。

  但自2000年以來,後冷戰世界的這種願景一次次遭到痛擊,其中有些是自身造成的。民主制度———特別是美國的民主制度———已出現機能失調。嚴重的愚鈍和貪婪最終導致金融系統崩潰,資本主義制度再也無法狂妄自大了。

  然而,更嚴重的問題在於精神層面。全世界很多人反對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圍繞物質主義和個人幸福建立起的世俗生活觀念。他們尋求更極端類型的意義。他們中有些人從教派、部族和民族狂熱———甚至是一些色彩更濃重也更野蠻的意識形態———中尋求意義。一群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炸毀了世貿中心。狂熱的宗教徒蜂擁至中東地區,對陌生人和背教者實施斬首。

  邊緣引力崛起

  在應對這些挑戰方面,西方當權派並沒有為他們設定的願景雙倍下注,也沒有在抵抗狂熱情緒上表現出熱情。恰恰相反,他們已對自己的理解和行動能力失去信心。在感受到核心層失去了信心後,位於邊緣但意志堅定的人便為獲得控制權站了出來。

  從國內看,這種情況已十分顯見。變化無常的共和黨當權派管不住本黨的週邊黨員,而週邊黨員卻抱有堅定信念。傑布·布希看上去無精打采,唐納德·特朗普卻充滿信心。

  民主黨當權派不再可以決定黨的政策立場了,他們已被伯尼·桑德斯這樣過去在週邊摸爬滾打的人拋在了一邊。

  中央嚴重喪失信心還表現在全球治理上。美國現在不願佔據制高點,也不願負責管理全球秩序了。在各個地區,實力薄弱但信念堅定的人現在可以隨心所欲了。弗拉基米爾·普京進軍克裏米亞、烏克蘭和中東地區。巴沙爾·阿薩德在敘利亞跨過了紅線。“伊斯蘭國”組織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持續做大。伊朗的代理人軍隊則在該地區橫行霸道。

  共和黨人指責奧巴馬在制定政策上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目前並不確定的是,對外政策和防務機構是否還對自行設立秩序的能力抱有信心,美國民眾是否還對美國在全球能有效發揮作用抱有信心。

  這一切將會如何發展呢?政界的週邊人士可能真的會接管權力。喬舒亞·米切爾在《美國利益》雜誌上撰文指出,我們正在走向一個“精疲力竭的時代”。人們對後冷戰時代的願景失去了信心,將滿足於擺弄他們自己的小玩意兒,而對更偉大的奮鬥目標失去了興趣。

  容我再説一句,當前的主要問題出自心理和精神層面。某位領導人必須能夠汲取過去15年的種種教訓,並經過改進賦予美國一種具有領導力和説服力的歷史使命感。這一使命既具有國家意義又具有普世價值,它要比上世紀90年代的信條少些個人主義色彩,又要對墮落和野蠻行為的肆虐之道持更加現實的態度。它要提出一個比物質慰藉更能深入人心的目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