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規模7.77萬億元,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規模14.34億元。]
“我估計未來十年可能是中國資管行業發展最快的十年,也可能是所有行業裏面發展最快的一個行業,因為大量的財富需要管理。”
在銀華基金總經理王立新看來,中國資産管理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看來,參與資管業務的機構當中,投資能力最強的還是基金公司,因為集中了最優秀的投資人才。”最早入行並任職了十年的總經理,王立新已是基金行業的老人。
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進入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工作以來,王立新幾乎涉足除保險以外所有的金融領域,曾參與並主導了中國第一隻規範運作的證券投資基金的設計及發行募集工作,是中國第一批致力於證券投資基金研究與實務的從業者之一。
王立新自2006年出任銀華基金總經理至今,是基金行業內為數不多依然堅守公募平臺的領軍人物,如今銀華基金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全牌照、綜合型資産管理公司。
今年,是銀華基金成立第十五個年頭。在北京,王立新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對資管行業、對公募基金的未來充滿信心。
機構化趨勢明顯
中國資産管理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統計,截至2015年底,各類資管機構管理資産總規模達到約93萬億元人民幣。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規模7.77萬億元,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規模14.34億元。
在“大資管”時代,機遇與挑戰並存,當下公募基金雖然發展較快,但是在激烈的競爭中,也面臨著重重挑戰。以個人投資者為例,相比公募基金,銀行理財仍然具有很大優勢,成為許多投資者的理財首選。對此,王立新表示:“這對我們有好處,但也説明普通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的信任度方面還有問題。”
“現在像保險公司、養老金、全國社保、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這些傳統機構的發展特別快,而它們是需要投資管理的。同時另一塊比這發展得還快還大的,就是銀行理財部門的産品。整個機構化的趨勢也非常明顯,就是給了基金公司非常大的機會。”王立新説。
有利的是,隨著機構化趨勢,銀行理財部門的委外資金越來越多,銀行資産管理部門通過理財産品的形式從普通投資者吸收資金,再委託公募基金公司進行管理。因此和挑選社保管理人一樣,通過和銀行合作,公募基金只要在專業領域的投資管理水準和能力過硬,就能贏得更多的資金和業務。
但另一方面,這也給公募基金提出了一個重大課題,即如何讓投資者逐漸地認識和理解基金這個理財工具,讓其從幕後英雄逐漸走到臺前。對此,王立新認為:“我們應該為老百姓的投資提供投資顧問建議,盡力讓投資者的資産從長期來看是增值的,而且是在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範圍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尤其現在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可以讓普通投資者線上上就很方便地體驗優秀的資産配置,成本也會降低。這在國外發展得還是比較快的,但國內還很少,我們現在正在建這個團隊。”
“我估計未來十年可能是中國資管行業發展最快的十年,也可能是所有行業裏面發展最快的一個行業,因為大量的財富需要管理。所以等於是給我們這個行業創造了一個很大的機會。目前看來,參與資管業務的機構當中,投資能力最強的還是基金公司,因為集中了最優秀的投資人才。”王立新表示,“我們始終認為,人才是基金公司最重要的資産,把人才吸引來之後,我們還要通過管理制度的建設,留住他們,用好他們。這些年,我們圍繞如何激勵人才做了很多基礎工作,以此來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這兩年公司開始實行的事業部機制改革,突出投研團隊的核心地位,也是人才戰略的重要嘗試。”
更注重發展品質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這是老子《道德經》裏王立新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他説,“生而不有”,是指事物産生了不據為私有;“為而不恃”,是指不要做了一些事情就自恃有功勞;“功成而弗居”,是指做出了一些成績,不要到處標榜。
自2001年5月成立以來,銀華基金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與此同時,王立新也已經為銀華基金服務了14年。作為銀華基金的總經理,王立新在管理方面也常常體現出老子的思想印記。他認為:“無為而治的思想非常接近於市場經濟。雖然企業應該有企業的制度紀律,但是也要讓每個人發揮自主,別把每個人都當成螺絲釘,尤其在現在這個時代,像張瑞敏提出的人人創客,以及稻和盛夫講的阿米巴,説明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創業、創新的主體,要發揮每個人的作用。”
面對同行業其他公司的多元化發展,王立新表示,客戶的理財需求是多元的,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標準産品、非標産品、另類投資、海外佈局等對於資産管理都是必需的。以銀華基金為例,在子公司方面,也會發揮自己的優勢,憑藉較強的行業研究能力,延伸母公司對某些行業的認識,做一些類似PE、VC的業務。但是,作為資産管理公司,資産配置能力和投資管理能力仍是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對於銀華基金未來的規劃,王立新堅持要把制度文化建設得更好、更長遠,把戰略看得更清楚。首先,隨著機構化趨勢的繼續,傳統機構如銀行理財資金的委外管理和即將入市的養老金等新的機構資金,都要牢牢把握住機會。其次,針對個人投資者,建立資産配置顧問建議,提供更多的金融理財服務,同時重視線上業務的發展。此外,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推進,投資管理的形式也將發生深刻的變化,要深度學習,構建智慧化的核心投資管理能力。
“我對銀華的未來比較有信心。目前銀華在核心隊伍建設、業務佈局等方面做得都不錯,具備較快發展的基礎。銀華最大的特色是穩健和市場化,可以算是"草根"出身的公司。我們白手起家,靠市場機制和共同的文化理唸經營出今天的成績。就投資管理特點而言,銀華像是一個"長跑選手"。作為一個基金公司,我們應該堅持長跑,這意味著公司要保持紮實的基礎制度建設和可持續的業績。”王立新説,“我希望銀華成為滿足客戶多元化理財需求的平臺公司。過去很多年,我們都以規模排名去看自己的位置。當然,規模排名是很重要的,它決定了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但現在,我們希望成為給投資者提供良好回報和服務的綜合性基金公司,用優秀的表現贏得客戶尊重。在我們看來,"管得好"比"管得大"重要,更注重發展品質,成為值得投資者信任的公司。”
養老金入市意義重大
目前,中國的養老保險由三個支柱構成,分別是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以及個人商業養老保險。
王立新認為,雖然經過了10多年的發展,但第二個支柱的企業年金髮展並不是特別快,因為有能力做企業年金補充養老保險的機構數量有限,到目前大約是幾千億規模,也就是説作為第二個支柱的企業年金覆蓋範圍有限。
“第三支柱現在提出來的是有稅收優惠政策的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産品。最近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做的這個課題就是關於第三支柱,這對解決養老金缺口意義重大。通過稅收優惠的政策讓大家去參與商業性養老金。一旦有稅優,大家參與的積極性也會很高,這也是最長期的穩定資金。”王立新説道。
王立新進一步表示,養老金入市將有助於發揮機構投資者長期投資的作用,將為基金公司,同時也為資本市場提供最長期的資金,對穩定市場,發揮機構投資者專業化、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作用具有重大意義,這也是其對基金行業未來充滿信心的重要原因。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