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匯改引發貨幣戰”是無稽之談 不需要競爭性貶值

  • 發佈時間:2015-08-14 07:18:3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王俊嶺  責任編輯:張明江

  不需要競爭性貶值 長期走勢依舊強勁

  “匯改引發貨幣戰”是無稽之談(熱點聚焦)

  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加速,人民幣匯價的短期波動引起了海內外各界的高度關注,一些指責中國挑起“貨幣戰爭”的噪音也再度響起。13日上午,央行相關負責人在記者會上表示,此次改革主要是就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價機制做的一次調整,以使得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從長期來看,中國外匯儲備充裕、財政狀況良好、金融體系穩健,境外主體在貿易投資和資産配置方面對人民幣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人民幣仍屬於強勢貨幣,未來還會進入升值通道。

  固定匯率已不適合中國

  連續3日,人民幣匯率連續調整。發佈會上,央行副行長易綱指出,一個僵化的、固定的匯率不適合中國國情,也是不可持續的。相反,一個有彈性的匯率形成機制則對經濟的長期發展更有利,因為它是經濟發展的穩定器,也是國際收支的穩定器,它會讓一些不平衡逐步調整,使得整個經濟發展、國際收支處於均衡的狀態。在談及固定匯率的危害時易綱表示,固定的匯率看上去很穩定,但是實際上卻在積累問題、積累矛盾、積累不均衡,這些積累達到一定程度便不可持續。

  “通常,固定匯率制不僅會影響一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而且也不符合資本項目開放的客觀要求。可以説,此次匯改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程度和彈性,是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大勢之所趨。”長期致力於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研究的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宇告訴本報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市場化色彩濃厚的匯改也引起了海外媒體的高度關注。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指出,此次中間價政策調整更多是市場化改革大環境下的一種嘗試,而不是為了支援出口;日本《讀賣新聞》則分析,中國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意在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波動仍在可控範圍

  不過,人民幣匯率3天調整幅度超過4%,這讓一些人把最近兩天新加坡、馬來西亞、南韓等國家貨幣貶值的“賬”算到了中國頭上,甚至有人為此指責中國點燃了“貨幣戰爭”的硝煙。對此,多位專家表示,看待人民幣調整既不能局限于兩三天,更不應忽視全球貨幣市場的大環境。

  “由於此前人民幣匯率一直與美元關係密切,在美元升值時就出現了被動升值的情況,對經濟自然有不利影響。但要看到,包括美國、歐洲、日本在內的很多發達經濟體以及一些新興國家,都早已採取了量化寬鬆等激進貨幣政策,因此中國根本不必在意‘貨幣戰’的無端指責。”周宇表示,人民幣匯率向均衡狀態適當回歸是合情合理且不可避免的。

  而對於人民幣匯率的“急貶”這一事實本身,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指出,中國並沒有發動競爭性貶值的意圖和需要。他表示,近幾日的匯率波動仍在可控範圍之內,更重要的是,中國央行在必要的時候完全有能力通過直接干預外匯市場來穩定市場匯率,防止出現由於“羊群效應”導致匯率非理性大幅波動。

  易綱則強調,中國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既體現了市場的彈性、市場匯率調整的靈活性,又能在市場波動過大的時候對其進行有效管理,使整個市場和經濟運作更加平穩。

  人民幣長期依然強勢

  那麼,此次調整是否會影響人民幣的“大好前程”呢?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王國剛認為,中美經濟實力在逐漸縮小,人民幣從長期來看還是升值的,只不過這種升值的速度與形式將與過去不同,其間可能會有一些波動,但卻不改上升趨勢。

  同時,不少海外機構亦對人民幣持長期看好的態度。渣打銀行稱,此次改革象徵著匯率機制改革又邁出新的一步,但並不代表新一輪人民幣貶值趨勢;瑞穗證券則表示,新匯改體現了完善匯率市場機制的意圖,非常值得肯定;瑞銀則預計,採用更加市場化的匯率機制可以增加人民幣納入SDR一籃子貨幣的機會。

  “在分析股票價格時,我們都知道10日均線和60日均線所反映的趨勢是不同的。同樣的道理,判斷人民幣長期趨勢時也不可局限于短期的調整。而從基本面來説,中國經濟基礎雄厚、外匯儲備充足、貿易順差格局也不會輕易改變,這些都是支撐強勢貨幣的重要基礎。”周宇分析。

  此外,商務部的一項最新數據則顯示,中國今年1—7月實際使用外資47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這無疑是國際市場對人民幣乃至中國經濟有信心的又一真實寫照。

  連結

  人民幣貶值給生活生産帶來哪些影響

  對普通百姓來講,人民幣貶值影響最大的大概就是出國旅遊了。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大陸公民出境遊突破1億人次。記者諮詢凱撒旅遊等多家旅行社了解到,目前出境遊的報團價格尚未調整,但毫無疑問出遊的成本會增加。尤其是對於熱衷於購買化粧品、名包、名錶的人來説,可能要多掏點腰包了。

  “按照每人平均在美國消費5000美元計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6.2到6.4的話,增加的花費也就1000多元。”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首席宏觀研究員趙慶明表示,目前人民幣貶值對個人消費的影響有限。

  雖説影響有限,但影響畢竟是有的。已有4年“海淘”經驗的北京市民吳丹告訴記者,她給女兒在美國購買的衣物以及日常用品,一般價格比國內專櫃便宜30%左右,人民幣貶值後購買的境外商品價格就會隨著提高,再加上運費,“海淘”優勢就打了折扣。

  對於孩子在外留學的家庭來説,負擔將會增加。

  在趙慶明看來,目前的人民幣貶值對個人的影響更多體現在金融資産的管理上。對於擁有大量金融資産的人來説,要注意不要把資産集中在單一貨幣上,可以適度增加美元資産。

  人民幣貶值客觀上也將對進出口企業産生影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指出,此次調整的主要目的是推動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百分之二三的貶值不可能對出口有太大的刺激,但對穩定出口客觀上有一定的幫助。

  招商證券高級宏觀分析師張一平表示,紡織、傢具製造等中低端製造業從人民幣貶值中將有所受益。

  人民幣匯率貶值,應該如何應對?“如果消費者短期內要用到美元的話,可以考慮儘快兌換。如果是長期用的話,可以先觀察一段時間,短期震蕩後人民幣匯率將會達成新的均衡。”中國銀行的一位業務員建議。

  此外,不少人出國喜歡刷信用卡購物,如果人民幣升值,延期還款能夠少還點錢。但如果人民幣貶值,那就不如提前還款划算了。

  而對出口企業來説,不能僅看到人民幣貶值帶來的短期利好,而是要看到匯率波動的風險,主動加強風險管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