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國經中心:政府債務佔GDP41% 遠低於60%國際警戒線

  • 發佈時間:2015-07-22 12:23:32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朱苑楨

  中國網財經7月22日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第七十三期“經濟每月談”於今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王天龍表示,中國的債務風險值得高度關注,應該警惕和防範出現財政懸崖,目前來看,我國的債務規模總體可控,遠遠低於國際警戒線。

  王天龍介紹説,國經中心課題組對國際經濟形勢持續跟蹤的研究體會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是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的特點;第二是國際經濟形勢當中,幾個非常值得關注和重視的問題;第三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有哪些啟示,應該給中國宏觀政策提哪些建議。

  第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的特點。王天龍表示,當前的國際經濟增長非常緩慢,雖然已經過了好多年,仍然沒有走出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主要發達經濟體各有苦悶:美國經濟復蘇動力在減弱,消費、投資、出口增長都比較乏力,去庫存的壓力在加大,通縮壓力也在上升。歐債危機以來,歐洲經濟復蘇一直比較溫和,而且是比較低速的,歐洲經濟的增長前景比較不樂觀。日本經濟日元貶值導致負面效果,而且日本國內市場比較狹小,包括老齡化帶來勞動力供給不足等問題,也長期困擾日本經濟,日本經濟的復蘇基礎仍然是比較脆弱的。新興經濟體的脆弱性在上升,動蕩在加劇,新興經濟體在分化,整體面臨一個調整和動蕩,這是當前國際經濟中必須要重視的一個風險。

  第二,國際經濟中值得關注的問題和趨勢,共分為五個方面。

  王天龍指出,首先第一個問題,非常值得大家重視的,就是債務危機會成為新全球危機的爆發點,2008年是美國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現在來看,如果有一輪新的全球危機的話,可能是債務危機。

  第二個問題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2014年的時候,全年我們認為歐債危機是比較溫和、穩定的。我們在去年有一個報告,預測今年可能會重回動蕩的態勢,所以在希臘這樣的情況下,歐洲主權危機的風險正在加劇。從全球來看,全球主權債務增長過快,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後,全球應該進入一輪去杠桿的階段,但恰恰卻沒有發生這件事,金融危機以後全球又在開始加杠桿,而且債務不斷的增加。

  第三個問題是全球的主流央行政策分道揚鑣。美聯儲加息,而另一些主要的央行在放水,所以形成了冰火兩重天的現象,加速了資本的流動。

  第四個問題是美歐聯手為全球經濟建章立制,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規則之爭超過市場和商品之爭,現在大家都在求“變”,我們看到“T協議”的三角,TPP,美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還有與歐洲的跨大西洋貿易投資夥伴關係,還有美歐正在主導的服務貿易協議,所以“T三角”為什麼值得關注呢?是T三角在確定主要的規則,美歐服務貿易協議談判啟動於2013年,旨在推動更高標準的服務貿易協議,跨境的數據流動、國有企業等方面設立新的規則,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把金磚國家排除在外,而且談判是獨立於WTO框架之外的,是我們先談,談完之後誰想加入再跟我們談,所以制定規則的時候就沒有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參與,巴西、印度、中國、俄羅斯、南非都不在這個談判協議之內。而且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呢?規則之爭在“T”協議三角之下還做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規則的制定,包括資訊技術的領域國際標準,現在美歐在TTIP的談判中打造這樣的國標。大家都知道資訊技術是一個新興的産業,如果它把這個標準定了以後,可能會對資訊産業有一些影響,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國家發展這個産業,遵照他的標準會有一些限制和制約。

  第五個趨勢是當前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加速,而且變得非常快。比如美國,現在利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新一代的資訊技術來進行産業的升級和創造市場,並把這個作為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這些産業也成為金融危機後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我們也認為這個産業前景是非常廣闊的,而且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轉型升級來説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啟示和建議,在這樣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中國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王天龍表示,第一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基調問題,在全球經濟都在進行緊縮和下行的週期,我認為很重要的就是宏觀經濟政策是一個總需求政策,是逆週期操作的,所以在全球經濟在進行緊縮和下行的週期,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應該逆週期操作,應該更加積極,特別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從我國的情況來看,我們也面臨比較大的通縮風險,CPI和PPI在持續下行,經濟下行導致了需求不足,可能再轉回來影響經濟形勢。為什麼通縮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通縮的風險,一旦通縮,公司會裁員來維持利潤,而且在債務很高的時候,通縮會使債務實際負擔加重,加大了違約風險,而且加劇了金融體系的風險累積。所以我們認為,在全球經濟總的低速復蘇的背景下,我們的政策基調應該更加積極,應該逆週期操作,應對通縮風險。

  第二是我們特別強調貨幣政策,在保持穩健的同時應該增加靈活性,為什麼要增加靈活性呢?我們面臨的情況,大家特別擔心,貨幣政策放鬆以後,會強化我們的結構矛盾,但實際上如果不增加貨幣政策靈活性,可能會導致經濟結構的逆調整。比如説僵屍企業,本來是市場上存在很長時間,而且有一定的地位,只要有點流動性他們就會融到資,反而擠出了那些沒有硬資産抵押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融資,會加劇經濟結構逆向調整。而且利率過高也會刺激和倒逼更多實體經濟的資金從實體經濟出來,進入金融體系,形成了資金的空轉,增加了未來經濟發展的風險,我們認為貨幣政策可以繼續採取降息、降準的方式,在我們國家來説都是有空間的,以為經濟發展提供流動性支援。

  第三是我們認為面臨著全球債務的風險。我們中國的債務風險也應該值得高度關注。我們應該警惕和防範我們出現財政懸崖,今年我們的經濟下行會導致財政收入下降,目前來看,我們的債務規模總體可控,遠遠低於國際警戒線。

  2014年,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是41.06%,遠遠低於60%的警戒線標準。但是我們的債務跟新興經濟體的情況比較相似,債務增長太快,太快可能會有一些風險,比如説國際清算銀行,認為一旦一個國家的私人部門信貸規模與GDP比值顯著超過你長期的均值水準,銀行業的經營困難,可能會在未來三年出現,它的烏鴉嘴不一定準,但是我們應該警惕這樣的風險。我們的債務確實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第一,保險公司加入影子銀行體系,這是一個新的動態,保險業已經成為基礎設施建設最大資金來源,2014年保險業對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7%,到1.1萬億人民幣,保險資金大部分投向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第二我國財政收入大幅回落。今年經濟下行以來都導致不少地方財政收入出現了負增長,全年完成財政收入增長的目標有很大困難。第三,中國債市違約的趨勢已經出現了,過去有一些中小型企業發行的債券有一些違約,目前較大型的企業發行的債券也有一些違約,大家都從廣泛的新聞報道中已經了解到這種情況,而且我們認為,有了第一次,以後一定還會有,債市違約慢慢變成常態化,我們不説違約就一定是壞事,因為它向我們提醒著債事是有市場風險的,換個角度看也是一個好事兒。但是違約趨勢已經出現了,債市的走勢和風險,關係到改革和發展的大局,怎麼來應對呢?我們想到應該考慮一個“有序的去杠桿”,為了有序去杠桿,我們社會主義有制度優勢,發達國家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去杠桿,是無序的去杠桿,我們有制度優勢,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兒,可以想辦法進行有序的去杠桿,避免無序去杠桿導致劇烈的波動。當然我們還要建立中國債務危機的應對機制,我們現在正在研究,從歐債危機的應對來看,我們國家在應對債務危機時,有哪些可以借鑒的地方,我們也正在做這方面的研究,我們認為應該適當擴大財政自治,並增加發行長期國債,當然這是中央政府統一來發債,我們債務佔GDP比重相對比較低,有很大空間,我們可以考慮以這種方式進行發債。

  第四是我們高度警惕和防範應對貨幣戰爭。其實主要面對全球這一輪寬鬆潮,貨幣競爭性貶值,我們認為匯率的穩定對全球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同時也是大國角力的工具,主要發達經濟體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會導致本幣貶值,人民幣升值,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侵蝕了製造業的競爭力,導致我國內需外流,不利於我們擴大內需。特別是看到日元的貶值,中國老百姓到日本清倉性掃貨,所以導致我們的內需外流,包括這些年的出國旅遊,把很多購買力流到國外去了,對我們自己擴大內需進行經濟調整非常不利。怎麼應對這個貨幣戰爭呢?我們認為可以考慮適當擴大人民幣的貨幣波動幅度,在人民幣匯率承壓的時候,允許人民幣適度貶值,也能夠穩定我國的出口,特別是能夠通過這種方式,運用市場化的方式來化解人民幣的匯率風險。

  第五是針對國際上出現的新的産業革命和新的産業這樣一個趨勢,我們認為我們應該對新技術革命持有一個包容的態度,我們現在提出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絕對是中國經濟轉型一條非常現實的路,如果這條路走不好,中國轉型升級的動力抓手就是一個未知數,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面對新技術革命,我們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我們政府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變得更加包容,要積極予以支援。比如説共用經濟,國外非常重視,英國的商務部已經非常清楚地表示出他的歡迎和支援態度,並且力爭推動英國在共用經濟上成為前沿的領先者。我們認識到,政府的監管總是落後於創新的,監管機構應該開明、包容,要與時俱進創新監管體系,當然這個工作是需要付出人力、成本,但是作為一個政府機構,你就是要與時俱進。我們這屆政府已經非常明確的提出,要以壯士斷腕的方式要進行各項改革,所以我們對此非常有信心。運用現代資訊技術方面還可以做一些事,第一是大力推進我國智慧物流骨幹網的建設,應該超前佈局,來構建智慧的物流骨幹網路,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比較新的、比較重要的趨勢,必須要有一個。如果“網際網路+”發展得好,線上發展的很好,線下一定要有一個非常高效、非常通暢的物流體系,所以智慧物流骨幹網建設是一個重要的方向。還應該把資訊基礎設施投資作為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過去講基礎設施投資大家就想鐵路、公路、行業,現在在新的技術革命下,資訊基礎設施投資可能對一個國家經濟轉型升級是更加重要的因素。現在看到日本,日本寬頻網際網路發展時間不長,但是目前他們已經走在前面,特別是民眾上網是不按流量收費的,會極大促進日本網際網路的發展。政府應該拿出真金白銀實實在在對網際網路提供補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