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最強監管風暴來襲 行業“剩者”為王
- 發佈時間:2016-04-25 08:40:2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柏可林 攝
4月14日,國務院組織了14個部委召開會議,將在全國範圍內啟動為期一年的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本次整治共設七個分項整治方案,由相關監管主體根據業務屬性發佈細分領域整治細則。業內人士分析,未來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思路將更“體系化”,針對野蠻生長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一張嚴密的監管大網正在編織之中。
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框架正在逐步明朗當中。
據媒體報道,4月14日,國務院組織了14個部委召開會議,將在全國範圍內啟動為期一年的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本次整治共設七個分項整治方案,由相關監管主體根據業務屬性發佈細分領域整治細則,公安機關也將介入其中。
按照這份統領性文件,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將分別發佈網路支付、網路借貸、股權眾籌和網際網路保險等領域的專項整治細則,個別部委負責兩個分項整治方案。
這意味著,未來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思路將更“體系化”。針對野蠻生長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一張嚴密的監管大網正在編織之中。
全面整治啟動
日前,由央行牽頭聯合多部委,結合地方政府及相關金融監管部門組成的專項整治小組正式成立,並制定了接下來一年的具體時間表,將具體分為三個時間段:
第一階段,從現在起到7月底,各省級政府制定本行政區域內清理整頓方案,同時各部門、各地區分別對各自牽頭區域開展清查;第二階段,從8月到11月底,將實施清理整頓,同時工作小組和各地區分別組織自查;第三階段,從12月底到2017年3月份進行驗收,形成報告並由央行會同有關部門完成總體報告,並形成網際網路金融監管長效機制建議。
此外,在整治期間,全國各省市將暫停登記註冊在名稱、經營範圍中含有金融相關字樣的企業。
具體而言,註冊名稱或經營範圍出現跟“金融”有關字樣的機構,包括交易所、金融、資産管理、理財、基金、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財富管理、股權投資基金、網貸、網路借貸、P2P、股權眾籌、網際網路保險、支付等,均將暫停註冊。
而相關監管主體也已經迅速出臺文件。4月21日,央行聯合14部委發佈了《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下稱“整治方案”)。整治方案稱,將嚴格支付機構市場準入和監管,加大違規處罰。按照總量控制、結構優化、提高品質、有序發展的原則,一般不再受理新機構設立申請,重點做好已獲牌機構的監管引導和整改規範。
證監會對股權眾籌業務的監管思路也已經明確。據媒體報道,股權眾籌整治將重點查處七類問題,包括違規以股權眾籌名義從事股權融資業務行為;違規以股權眾籌名義募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平臺未經批准擅自公開或者變相公開發行股票;平臺通過虛構、誇大平臺實體股東的項目資訊等形式進行虛假宣傳,誤導投資者;平臺上的融資者欺詐發行股票等金融産品;平臺及其工作人員挪用或佔用投資者資金;平臺和有關企業以股權眾籌名義從事非法融資活動等。
監管框架體系化
監管緊箍圈變緊其實早有跡象。
最明顯的變化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而對比2014年、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相關的表述分別為“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和“推動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
這幾乎是為今年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元年定了基調。兩會結束之後,各地方政府相繼出臺措施,嚴打非法集資活動。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湖北、河南等地加入了這一行列中。
而在全國層面,公安機關將集中開展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嚴厲防範、嚴厲打擊證券期貨領域、地下錢莊、金融詐騙等犯罪活動。
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也在進行“自查”。今年3月25日剛成立的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以下簡稱“互金協會”)已經開始摸底數據。
據了解,央行調統司和互金協會共同研製了《網際網路金融統計制度》,設計了超過300條統計項目。不僅包括基本資訊及股東情況等年度指標,還包括資産負債及利潤等季度指標,以及業務發展、産品資訊等月度指標。
無論是國務院牽頭的七個“分項整治方案”,還是互金協會研製的300多個統計項目,其基本監管思路都是對業務種類繁多、業態複雜交叉的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實行更為細化的監管方案。
對此,國培機構董事長、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勇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從監管體系建立的進程來看,我國網際網路金融監管體系一定會朝著不斷具體、不斷細化的方向發展。
“今後的監管制度會更加嚴密、更加體系化,但監管體系的目的是為行業發展創造相對公平、有利的環境,對規範經營的企業一定起到促進作用。”劉勇説。
行業“剩者”為王
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元年是2007年。那一年,國內首家P2P平臺拍拍貸誕生。
值得一提的是,從2007年到2011年,國內P2P行業尚屬於萌芽期,有證可考的平臺大約有20家。但在2011-2012年,以及2014-2015年,P2P行業經歷了兩次擴張期。
同時,股權眾籌、第三方支付、網際網路保險等平臺也橫空出世,不斷拓展著網際網路金融的內涵。
對於這項新生事物,監管部門的管理也經歷了由松到緊的過程。以第三方支付領域為例,2011年央行開始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2011年到2014年,央行先後發放了270多張支付牌照。但從去年開始,央行發放牌照的數量明顯放緩。
作為網貸行業的“老人”,拍拍貸創始人張俊感受到了這些年監管環境的變化。他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嚴格的監管會給行業帶來更好的前途。網際網路金融正處於優勝劣汰的洗牌期。未來規範發展的行業才有更好的發展前途,才能樹立行業誠信規範,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正面形象。
“金融服務可以是多家、多樣化的,但勝者總是不會太多。P2P行業最終的勝者就是能在內外壓力下生存下來的‘剩者’。”(記者 唐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