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網際網路金融 > 監管動態 > 正文

字號:  

互金監管舉措相繼出臺 專家探討規範發展

  • 發佈時間:2016-04-25 08: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潘潔  責任編輯:畢曉娟

  “共用金融與傳統金融正在進行再平衡,以發揮共用金融中分散化、個體承擔較多風險的優勢,降低傳統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4月20日,在“第三屆網際網路金融全球峰會”北大千人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從“共用金融”角度談了自己的看法。

  姚余棟認為,所謂“共用金融”就是在金融資源的供需個體之間,通過雲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移動互聯網等構築的現代資訊技術平臺,實現金融資源的直接交易系統,表現形式有網貸、眾籌、供應鏈金融、相互保險、財富管理、金融基礎設施的共用。

  在姚余棟看來,無論是網際網路金融,還是未來的區塊鏈金融,都是共用金融的形式。移動互聯和區塊鏈為共用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條件。

  規範發展

  會上,相關行業專家一致認為,當前,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的趨嚴,網際網路金融整個行業會回歸根本,平臺要準備過冬,而要想安然過冬,關鍵在於敬畏風險、符合監管要求、用好技術和明確行業趨勢。

  陸書春表示,重塑互金行業的生態環境應做到五點:一是強化政府治理;二是有底線思維;三是加強行業自律;四是強化傳統機構與互金機構的合作;五是對於社會公眾加強教育。互金協會正在建立網際網路金融統計監測、資訊披露、消費者保護等方面工作。

  事實上,在長達一年的網際網路金融整治背景下,各監管局的配套舉措亦相繼出臺。先後就有國務院組織14個部委宣告將在全國範圍內啟動有關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專項整治、網際網路金融“統計制度”的頂層架構設計等。

  據披露,“統計制度”除了首次對網際網路金融各業態作出明確定義以外,同時,還分成了公司基本資訊、財務資訊、業務資訊三類共六張統計表,分別按照年度、季度和月度進行數據統計。

  據相關媒體獲得的消息,央行和互金協會共同推動和開展的國家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平臺(系統),功能十分強大。該平臺除了建立功能強大的網際網路金融統計監測分析系統以外,同時還建立風險識別模型,深入挖掘和分析行業大數據,及時發現風險點、風險傳播途徑和傳播過程。統計監測的範圍較為廣泛,而目前統計監測的重點是風險較大的網路借貸。

  “行業自律、專項治理不是一時之需,而是得堅持不懈。”掌眾金融聯合創始人、首席戰略官譚淳會上表示,近期,監管層大力推進互金行業合規安全發展,並啟動跨度為一年的專項整治互金行業違法違規行為。另一方面,“國字頭”的互金協會開展互金統計監測和互金信用資訊共用建設工作,對包括掌眾金融、宜信和螞蟻金服等知名互金協會成員單位建立資訊共用機制,提出了細緻明確的管理辦法。今後,在政策監管升級、專項整治到位之後還能夠存活下來,運營良好的企業將是有實力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互金企業,未來將有能力,並以新的理念更好地實施新金融。

  紫馬財行CEO唐學慶表示,隨著監管和資訊越來越透明,試圖依靠轉入地下規避監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網貸平臺想要規避監管的成本也越來越高。惟一的出路就是根據監管規定,主動調整,避免被動。

  普惠功能

  會上,與會企業代表還呼籲要有效的推動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發揮普惠功能,突出普惠特色,重視疊加風險,有效防範風險,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資訊服務管理局局長梁立華表示,網際網路金融要堅持發揮普惠功能,突出普惠特色。

  他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正在轉型之中,支援投資拉動型經濟的金融,也正在向支援消費型經濟的普惠新金融過渡,與傳統的金融不同,網際網路金融門檻低、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能夠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為傳統金融業難以覆蓋的中小微企業和中低收入個人用戶,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彌補傳統金融服務的欠缺和不足。

  據悉,此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規定“普惠金融”發展規劃,將普惠金融上升為國家戰略,進一步提出推進普惠金融,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的發展目標。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

  梁立華同時也強調必須重視和防範網際網路金融的風險。“在看到網際網路金融巨大發展潛力的同時,也要看到其蘊含著疊加著金融與網路的雙重風險。”他説,首先是金融體系本體的挑戰,同時是網路安全風險。網際網路金融依靠網際網路技術採集、儲存、傳輸,應用大量的金融領域敏感數據,交易資金、交易資訊、客戶資訊等核心數據,一旦洩露將對金融經濟安全産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大數據、雲計算的大背景下,其負面衝擊將成倍放大。

  此外,網際網路金融的資訊內容風險也不容忽視。“我們在前期工作和調研中發現,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在服務金融決策,完成金融交易,進行金融分析的過程中,通過網際網路提供和傳播大量金融資訊。由於對網上資訊傳播的主體責任認識不夠,導向機制不強等等原因,一些金融機構進行廣告宣傳,違規傳播謠言,炒作資本市場金融風險。”梁立華説,這些很容易對廣大投資者的市場預期形成誤導,並將為金融市場的運作和網路傳播秩序造成負面影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