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寒冬已至 “凋零”速度逐步加快
- 發佈時間:2016-02-03 09:01:38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公安機關初步查證顯示,e租寶這個打著網際網路金融幌子的公司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非法集資500多億元,其中95%的項目均係造假]
就在e租寶霸佔“頭條”的這幾天裏,另一些未被“置頂”的資訊卻讓一些資深的P2P從業者嗅到了真正的危機。
1月22日,農業銀行發佈《關於立即停止與違規違約支付機構合作的通知》,關閉全部涉P2P交易介面。1月30日,保監會印發《關於加強網際網路平臺保證保險業務管理的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審慎選擇合作的網際網路平臺並按季報送數據。
儘管從去年末開始,隨著e租寶、大大集團等風險事件的接連爆發、網貸監管政策徵求意見稿下發,以及多部門聯合整頓的影響,P2P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輿論危機和發展危機。
儘管清理和規範市場短期內會引發行業陣痛,但長期來看仍有利於行業發展。所以,對於大多數P2P業內人士來説,眼下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畢竟有了規則就有了方向。
不過,農行的舉措和保監會的一紙通知卻讓資深的P2P從業者——老張(化名)坐不住了,因為未來與銀行合作資金存管、與保險公司合作以“去擔保”,原本都是監管所鼓勵甚至要求P2P完成的規範動作。
而如今的苗頭看來,銀行、保險公司對與P2P的合作恐怕會越發保守,這個逐漸收緊的“籠子”正在加速P2P行業洗牌。老張更擔心的是,逐步淘汰尚能把傷害降到最低,驟然“死亡”的後果則是災難性的。
P2P寒冬將至
近日,備受關注的e租寶非法集資案有了最新進展,公安機關初步查證顯示,這個打著網際網路金融幌子的公司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非法集資500多億元,其中95%項目均係造假。
儘管一直以來業內人士都不認為e租寶從事的是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甚至連e租寶自己都曾表示其並不是P2P平臺。但這種概念的混淆卻讓整個P2P行業深陷輿論危機,P2P也從過去幾年裏那個“時髦”的概念變為了“風險”的代名詞。
對於正規運營的P2P而言,樂觀的看法是,過去幾年,P2P一直處於野蠻生長甚至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態,至少現在監管劃定了規則,給了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的空間,只要你符合要求就可以活下來。
但現實情況卻是,要想進入這個規則並不容易。
農行在上述通知中對關閉原因作出解釋稱,由於近期P2P網貸平颱風險事件頻發,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向P2P平臺提供了農行卡支付通道,導致風險蔓延至農行,給農行聲譽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這個動作所釋放出的資訊仍讓不少敏銳的P2P從業者嗅到了危機。“其他幾大行也有開會討論此事,如果它們跟進,事情的性質就不同了。”某大型P2P平臺聯合創始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該人士表示,農行沒有意識到一個風險,就是支付通道關閉對於理財端影響有限,但是對於借款方就不同了。目前借款方還款,大多數走的都是支付代扣通道,如果關閉,客戶還款會變得非常難,甚至不排除會有人以此為由拖延或者拒絕還款。
更直接的影響在於,國有大行所透露出的消極信號也讓那些躍躍欲試與P2P談資金存管合作的銀行有了疑慮。
一位股份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本來隨著網貸監管徵求意見稿的出臺,總行對於P2P接入做資金存管已經松了口,但如今大型的風險事件出現,以及同業的態度又讓行內對此事有了顧慮。
除了與銀行的合作告急外,原本期待在監管政策明確後,通過與保險公司合作實現“去擔保”的發展路徑也因保監會的一紙通知變得曖昧不明。而在此前一年多的時間裏,不少P2P已經開始與保險公司展開闔作。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目前至少有中國人保財險、太平洋財險、陽光財險、華海保險等30多家保險公司涉及為網際網路理財産品提供保險,涵蓋個人借款保證保險、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抵押財産保險、賬戶安全保險等多種模式。
其中,“安全級別”最高的要數提供本息保障的信用保證保險。但目前,該模式並未被大範圍普及,僅有陸金所、螞蟻金服、小贏理財、米缸金融等幾家平臺與保險公司有合作。
一家已經與保險公司開展合作的P2P平臺CEO告訴本報記者,保監會明確公佈了合作的要求和規則,一方面承認了這類業務的合規性,是利好的;但另一方面這類風險提示也會讓保險公司暫時變得謹慎和保守。
興衰的臨界點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P2P寒冬將至、面臨洗牌的説法已經成為業內共識。但從數據上看,這個興衰的臨界點發生在2015年第四季度。
根據零壹財經數據統計,2014年P2P行業的整體交易額約為3000億元,而到2015年9月末,行業的交易額已經超過9000億元。按照正常的發展速度,P2P行業的交易規模在2015年突破1萬億元已無懸念。
但截至2015年12月31日,P2P借貸行業累計交易規模未能突破萬億規模,全年約為9750億元。並且,受“e租寶事件”影響,全國P2P行業去年12月交易規模較前一月大幅下滑100億元左右。
零壹研究院院長李耀東認為,2015~2016年我國P2P借貸行業的風險、監管、業務、技術、資金均接近或處於臨界狀態,這將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個關鍵時間節點。
“如果主要平臺能夠跨越無序競爭、人力密集與粗放式擴張的陷阱,將金融、網際網路與技術進行深入融合,行業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反之,其發展可能遭遇低谷,對從業者和參與者均造成沉重打擊,未來前景不容樂觀。”他表示。
顯然,P2P行業“凋零”的速度正隨著監管政策的推進逐步加快。
“而其他要求,例如禁止行為(不得自融、不得搞資金池、不得保本保息、不得期限錯配、不得代銷金融産品等),資訊披露(借款逾期金額、代償金額、借貸逾期率、借貸壞賬率等)都對現有的P2P企業帶來了極大的轉型壓力。”他認為。
相對於全國近3000家P2P平臺,已經出現風險的平臺僅佔少數,但隨著監管細則的落地和推進,整個P2P行業面臨重整和洗牌。即便監管預留了18個月的整改期,但對於P2P平臺而言這個時間卻並不寬裕。
積木盒子是最早實現銀行資金存管的P2P平臺之一,但只這一件事就用了整整9個月的時間。據其COO魏偉介紹,在與民生銀行的聯合開發過程中,人員配置峰值是三四十人,如果按照每人平均工資2萬元/月計算,僅人力成本就要七八百萬元,另外業務開通後還需要向銀行支付一定的費用。除了人力、物力投入巨大外,時間成本也並非每家P2P平臺都可以承受。包括銀行資金存管在內的隱性門檻已經把絕大多數P2P平臺擋在了門外。
而其他涉及業務和産品整改的細則也在逼迫越來越多的P2P平臺另謀出路。
以現在不少P2P平臺都有的活期理財産品為例,其背後對接的資産和操作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大多數産品實質上都不同程度上涉及資金池問題。而另一個P2P平臺上常見的“自動投標”功能,同樣被置於了灰色地帶。
北京大學金融與産業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黃嵩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嚴格按照徵求意見稿裏的規則執行,那些認認真真、規規範范在做P2P業務的平台中70%都做不下去。
P2P業內人士更加悲觀。開鑫貸總經理周治瀚認為,18個月整改期之後只能剩下10%的P2P平臺。對比銀監會的數據,現在全國接近3000家的P2P平臺最後只能剩下兩三百家,這意味未來一年多時間裏將會有數千家P2P平臺被洗牌出局。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