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當下藝術品市場如何去庫存

  • 發佈時間:2016-01-18 09:46:04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在善言齋專欄上一期與投資者的開年對話裏邊,筆者提到藝術品市場當前也面臨著産能過剩的問題。有讀者看到文章後馬上在微信裏跟我開玩笑:“只要不用錢,藝術家生産再多,我們都有能力搬回家,何來過剩?”

  藝術品並不像柴米油鹽是人人都要用的生活必須品,如果市場上存量的作品定價超過了收藏者和投資者的購買能力,他們潛在的需求肯定會被抑制,從而造成藝術家創作能力的過剩。市場上不存在賣不出去的藝術品,而只存在定價過高的藝術品。

  目前市場存量的高價藝術品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前幾年被過度逛熱的市場交易推高了。去年以來由於大環境的改變,市場需求銳減、交易萎 縮,作品的價格又沒有跟著市場需求的波動實時回調,因而形成實際的價格過高;另一種是藝術家作品目前的價位在歷史上實際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之所以一直維持 在目前的高位是因為藝術家出於面子問題虛標了“物價”。

  不管是基於前面哪一種情況,只要有大量的作品在市場上賣不動,都足以證明定價已經不符合目前的市場氣候了。藝術家出於一種博弈的心理堅持不調整,結果只有 一種可能,那就是繼續做大市場的存量。如果市場交易能夠短期內恢復到以前的火熱,一定規模的存量可能是好事。但反過來,如果市場還在繼續探底,那麼,存量 就會成為一種潛在市場危機,很可能會在未來面臨嚴重的價格塌方。只有真正被需求曲線所推高的價格才是一個健康和理性的市場定價。沒有強大的需求作支撐,再 有實力的畫廊和投資者也不會一直著跟你守下去。

  市場上的存量作品出現過剩,對於藝術家和經紀人來説,迫在眉睫的是去庫存。為什麼不能把作品鎖起來,等到市場回暖、價格反彈後再來賣?這裡邊當然是有原因 的:首先是市場什麼時候回暖,目前最好的經濟學家和行銷專家都預測不了,如果等待的週期是一年,對藝術家、投資者和經營者來説,就算有壓力,也不是什麼大 問題。但如果回暖是兩年、三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以後,原來一起“抬轎”的那幫人還能不能繼續同舟共濟就很難説了。其次是市場必須依賴一定的流動性來維持這 個産業和行業的存在。再次是去庫存對藝術家來説可以加快藝術品價值轉換,獲得更多的現金流。

  總而言之,在需求萎縮、行情低迷的形勢下,不能把防守做成死守。常言道,退一步海闊天空。戴著一頂高帽一條路走到黑是沒有出路的,不管船大還是船小,該掉頭的時候還是得掉頭。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去庫存?前幾天在沁芳園看到何文發先生在幫別人拋一位嶺南知名畫家的水墨花鳥,原來收回來是一萬元一幅斗方,由於畫面太黑,壓了幾年 都無人問津,現在是幾千元脫手。筆者問為什麼這麼做。何文發先生説,以前沒經驗,一下壓得太多,行情好的時候都走不動,現在行情不好,再守下去還得賠上機 會成本,還不如虧本清了,趁現在弱市換點別人的好東西。去庫存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直接降價。一萬元賣不動的東西就八千,八千不行六千,總有一個合理價格讓別 人接盤。當然,有些藝術家和經營者或許會覺得降價這個詞不好聽,特別是在別人沒有降的時候我先降,豈不是很難堪?沒問題,對於實在不方便直接降價的賣價, 還有一個變通的做法就是“買二送一”,或者是把一些作品當成附屬贈品與其他高價作品捆綁出手,此謂之變相降價,就是在行銷手法上變個戲法,吸引買家對你掏 錢。

  除了直接降價和變相降價之外,還有一種方法也非常管用,那就是“以物易物”,這一招的學名叫價值轉換。事實上,在投資收藏界,不管氣候環境怎麼變,行家之 間的等值藏品交換都是非常普遍和流行的行為。有些藏家,手頭掌握的單一品種數量太多,就會想著換點別人的東西進來,讓自己的藏品變得更加豐富。在雙方的知 識和經驗處於不均衡的情況下,其中一方還可以利用自己在價值認知上的優勢謀點差額利益。當然,筆者也見過有用字畫換酒喝的朋友,我們業內把這種行為謂之 “大愚若智”。

  馮善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