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藝術品市場六月飄“雪”

  • 發佈時間:2015-08-03 09:46:30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種局面的原因是基於整體經濟的調整,書畫板塊一直以來都是藝術品市場的“重頭”,從2009年以來,書畫板塊的市場份額在30%~60%之間波動,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所以藝術品市場起伏波動,書畫板塊首當其衝。隨著2015春拍徵集更加困難,整體拍品數量減少,許多小公司甚至放棄了春拍,可想而知市場容量也會大幅縮水。

  另一類面臨嚴峻挑戰的拍品是瓷雜板塊,兩極分化嚴重是此類拍品遇到的問題,藝術品市場與其他投資市場最大的不同之處在瓷雜板塊體現出來:即便市場低迷,藏家對於高價精品仍有較大熱情,而普品則出現大量流拍現象。所以,面對上拍量、成交量、成交額、成交率各方面指標一致下滑,市場份額反而上升4%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也證明了市場確實處在調整過程,調整的結果必然是趨近理性,市場再冷,也不會“凍壞”精品。

  三大板塊受挫最嚴重的,是現當代藝術,本季度上拍量為425件,比2014年春季減少1111件,成交4250件,同比減少1876件,成交總額27.49億元,同比下滑44.17%,可以説是實實在在的“腰斬”。這其中又數當代藝術最為疲弱,此前多次創造“驚喜”的中流砥柱此次也未能頂住下跌的壓力。香港蘇富比與中國當代藝術有關的20件作品中,有8件流拍,包括曾梵志的巨幅作品,張曉剛的《大家庭》,劉野的《海之藍》,岳敏君、劉曉東、葉永青以及王沂東的作品均無人應叫。毛旭輝《92家長》在2010年以1019萬元成交,今年卻遭遇了五折“甩賣”的境地。面對現當代藝術經歷的尷尬局面,龔繼遂坦言:“雖然現在不能馬上填補藝術品成交總額萎縮的比例,但是我們對其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謹慎的樂觀……這個門類在內容和形式上有著極為廣闊的開拓空間。”

  股市“瘋態”搶風頭

  與藝術品市場的空前“遇冷”剛好相反,2015上半年股市的“熱”使其成為投資市場的絕對主角,股民的心情隨著K線起起落落,股民的臉色也隨著大盤紅綠交替。

  所以,在股票市場極度“搶眼”的背景下,藝術品市場遇冷的現象也就並不奇怪。按照投資市場的一般規律來看,藝術品市場與股市基本呈現負相關的態勢,根據業內人士的普遍經驗來看,哪個市場賺錢多、賺錢快,投資者就會把錢投向哪個市場。進入2015年以後,從二月份開始大盤指數一路攀升,滬指從3000點的低谷衝向高峰,一度突破5100點,迎來了輝煌而短暫的牛市。黃雋表示:“最近半年多來,中國股市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表現在融資融券和場外配資的杠桿、股指期貨多空機制、主機板與中小板和創業板相互聯動、微信資訊的快速傳遞等等多種新興因素共同作用。股市所呈現出的暴漲暴跌"瘋態",對實體經濟的短期和長期影響有待觀察和評估。”

  從短期來看,股市對藝術品市場確實具有巨大影響,但是長期看來,二者的關係又似乎不僅僅局限于“負相關”三個字。AMMA在2012年的秋拍報告中就明確指出,以股票為首的投資門類與藝術品市場會形成一定的資金競爭,據目前的數據來看,股市與藝術品市場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藝術品本身具有特殊屬性,與股票完全不同,即便是市場低迷期,只要有精品佳作,或者符合某類藏家的拍品釋出,依然可以取得較好的成交結果。AMMA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從藝術品市場與宏觀經濟之間聯動關係來看,中國藝術品市場成交額同比增速與代表資金流動性的M1(貨幣供應量)增速2012年之前連續多年保持半年滯後協同的聯動特徵、2012年開始二者保持同步的密切關係。”

  因此,作為避險投資品種的藝術品市場,在經濟受到強刺激的時候,暫時退居二線,待股市確認了漲勢,經濟大環境向好,才會受到大勢拉動而轉好。可見藝術品市場的高漲與低迷在短期內會受到股市、樓市等投資市場的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還是要瞄準宏觀經濟的大環境。對此AMMA在調查報告中預測,基於“耐人尋味”的經濟環境,下半年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局面不會有大的突破,秋拍藝術品市場仍是內部震蕩調整態勢。

  “個股”逆市上揚

  雖説藝術品市場面臨內憂外患,難以回暖,但市場仍未喪失信心,真正高、精、尖的藝術品“逆勢上揚”,成為了藝術品市場最大的“救心丸”。所以,在上半年整體低迷的春拍市場上,不乏個別振奮人心的亮點。

  書畫方面從春拍伊始就帶來了驚喜,潘天壽的《鷹石山花圖》和李可染的《井岡山》率先創出億元天價。古代書畫此前一直存在的“帝王熱”也得以延續,2014秋拍一件乾隆御筆《白塔山記》以1.1615億元成交,刷新“乾隆紀錄”,2015春拍,保利再度推出一件乾隆帝《禦制平定台灣二十功臣像讚》,成交價達到7475萬元。另外一直被低估的書法板塊表現突出,民國書法的關注度也在慢慢升溫。

  佛教藝術品異軍突起,在大部分板塊成績下滑的背景之下,佛像市場卻大幅上漲,在成交規模略有下滑的同時成交總額同比2014年上漲52%,在各大專場拍賣中保持90%以上,甚至100%的成交率。同樣帶給市場信心的還有紫砂板塊,在6月6日開槌的“沖淡自然——翦淞閣文房韻物志”專場中,“陳鳴遠制素帶壺”以3162.5萬元成交,成為該場第一高價拍品並刷新中國紫砂壺拍賣紀錄。

  即便是表現最不好的現當代藝術,也有早期的精品作為支撐,大量資金涌向早期油畫大師的作品,趙無極、朱德群、常玉、吳冠中四位大師為本季春拍貢獻了8.56億元的成交額,相當於現當代藝術板塊總成交額的三分之一。

  可見,雖然藝術品市場整體態勢低迷,但真正好的藝術品經得起考驗,價格不降反升,這也就不斷印證了行業內一直在重復的一句話:“市場不缺資金,而是缺少精品。”藝術品市場與其他市場最大的不同即體現於此,文化內涵賦予了其最大的“抗跌”效應。所以,業內人士習慣稱此階段為“調整期”而非“低谷期”,正是因為“在此階段出現的問題都是良性的”。正如龔繼遂所説:“這種市場架構體現了去泡沫的過程,這種價格趨勢使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收藏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功能。”

  鳴謝:本文大部分數據、例證由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提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